你供地 我种菜 花园变身小农场
Main街附近某内街上从花园改成的农田。
亚洲蔬菜很受欢迎,Will手中拿着製作韩国泡菜(kimchi)用的白菜。
不用耕耘,就有收穫!只要你捐出家里前后院的一亩叁分地,每周都有品种各异的有机蔬果免费送上门!更爽的是,其中还会惊现超市都买不到的珍稀品种。
Inner City Farms,顾名思义,就是在城里种地,它帮你把家中屋前院后变成良田。你不出钱也不出力,Inncercity Farms就有人主动上门,勘察、除草、鬆土、上肥,轮番耕种各式蔬果,从六月到十月,让你家菜园每周都有丰收的惊喜。
作为「地主」,你当然可以一毛不拔享用「霸王菜」! 这样的不劳而获的好事恐怕也会羡煞邻里。Inner City Farms负责人Will Valley称,在温哥华西区的一条内街,「最初只有一户把前后院捐给我们种菜,后来左邻右里都加入进来,不足五十米距离,就有两千六百平方呎的农田!」
不劳而获的好事儿也并非人人有分,居住公寓楼的朋友恐怕就没这个福分,Will指「阳台的改造成本太高,而且面积较小」。即便是独立屋前后院,也有基本土地面积要求「不能小于一千平方呎」。得到新捐赠的土地后,Inner City Farms会派人前往查看,然后实施改造。
花园变农田叁部曲
Will他们往往在一月底、二月初开始改造花园,以便在叁月中旬开始种菜。改造的第一步,就是要去除表面杂草,花园地表草皮会划分为一块块被捲起挪走,露出土壤。随后的第二步是鬆土、加入有机土壤做出一道道整齐的苗圃,最后便是播种。貌似不复杂的过程,往往需要几周时间,还要根据天气状况作计划调整。
Will在UBC食物系统(Food System)专业进修博士学位,作为Inner City Farms创办人之一,他几年前就在自家园地种菜,积累了不少经验,他在UBC学习农业相关专业的好友也有「学以致用」的想法,就大家一起创建了Inner City Farms。在有时间的情况下,所有农活Will他们都会亲自上阵,虽作义工也开心。
春种决定菜类
作好苗圃,就要确定种植哪种作物,「我们会根据土质和日照情况告诉我们种什么。」比如偏沙质(sandy)土壤,就适合种植豆类、蒜或萝蔔等;而比较黏质(clay)的土壤,就可以种植玉米、娃娃菜、白菜等需要高营养的蔬菜。此外,朝阳的苗圃就种植喜光的作物,而靠墙的区域就种植喜阴植物。
决定好了种什么,叁月初,第一轮作物的种子便被种入苗圃,Will他们会运来有机肥来保证发芽所需的营养供给,并派人隔天查看,如果天气较为乾燥,他们会及时给作物浇水。生长期较长的作物,例如玉米,会先被耕种,而像廿八天即可收穫的小萝蔔、或是几个星期就成熟的生菜等,夏秋随时可以播种。
每周一收
你捐地,我供菜。除了房主可以吃到免费蔬菜,很多客户都是按季度订购有机蔬果,交付550元,Inner City Farms就会每周递送有机蔬果到你家。「为了让客户每周都能收到不同蔬果,我们会在苗圃轮番种植各种蔬菜。」有块地就是先种球茎甘蓝(kohlrabi),收穫后再种豆类植物(beans),之后种生菜(lettuce)。这样轮番耕种还有利于防虫,「不断的收穫、更新,减少了害虫滋生的机会,还保持了土壤肥性。」他说。
亚洲菜系大受欢迎
Inner City Farms种植的蔬果共有四、五十种,其中不少具有「中国特色」的蔬菜,如bok choi(白菜)、gai lan(芥兰)和wa wa sei(娃娃菜)等,都是很受欢迎的「主打菜」,这些菜容易种植,成熟期也短,窗外时不时看到新作物,也给视觉增加一丝惊喜。
Will他们还会大胆尝试一些「珍稀」品种,诸如从澳洲等国家发觉的蔬果品种,绝对让只转超市的你大开眼界,「比如lemon cucumber(柠檬青瓜),看似小土豆,吃起来却是正宗青瓜。」
家园式小农场
为了让花园不脱离「本色」,Will他们也会在田边地头种花草,或者类似向日葵这样有观赏价值的作物,让菜园养胃也养眼。不仅如此,屋前院后的空间充分利用,可以让你家院落变身小农场。
以Main街附近某家住户的「花园」为例,前院是一排排种满各类蔬菜的苗圃,旁边有花朵围绕,后院不仅有田地,还有苹果树和蓝莓,矗立在水泥地面的角落里是两个蜂箱。如果有更多的空间,Will他们也可以搭棚建温室。总体看来,完全是一个复合式小农场!
一些好的示範农田,吸引来左邻右里的眼光,愈来愈多住户主动「捐赠」土地,现在Inner City Farms在温哥华共有十七个小农场,其中最大的一个就有两千六百平方呎,虽然和大农田没得比,但是「我们充分利用每一块土地」,让最小的空间获得最大产出。查询:http://innercityfarms.com。
文/图:赵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