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金融数据供货商Dealogic的数据,东南亚政府与企业今年以来的发债额达564亿美元,较去年同期暴增60%。
Dealogic另一数据显示,今年迄今按交易额计的全球发债总额下滑6%,反观亚太地区成长23%。
Dealogic的数据显示,东南亚金融机构今年1月到5月初的19件发债案,共计筹资80亿美元,超越去年全年的发债纪录。
不只是金融债大获渴望高报酬的投资人青睐,东南亚主权债券与公司债的市场反应同样热烈,今年以来的交易额分别激增60.8%和57.2%。
法国兴业银行指出,海外投资人持有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以及南韩政府公债的总额,自2009年以来已倍增到1,500亿美元。
兴业银行策略师Wee-Khon Chong提到,「新兴亚洲和已开发国家的经济成长表现高下立判,促使投资人涌进亚洲追寻获利。」
尤其印度尼西亚的主权债信获肯定而被调升回投资级后,更引起海外投资人的兴趣。今年4月印度尼西亚政府标售25亿美元公债,得标殖利率3.85%,只比同时间的美国10年期公债高出184.8个基点。
不过亚洲债市的扩张脚步开始出现放缓,除今年前5个月发债饱和,欧债危机深化迫使投资人远离风险资产,也是近来推升亚洲公债殖利率的主因。
其实印度尼西亚的通膨威胁仍在,新加坡等出口导向经济体因欧美市场需求疲弱而蒙上阴影,亚币近几周来兑美元处于颓势。
由于东南亚国家被这些不利因子笼罩,发债热潮在5月有冷却迹象,但该地区的内需消费与投资热络,对商品的需求依然强劲,让投资人对亚洲债券的热情维持不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