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雅思网_雅思预测_雅思机经_雅思考试_雅思资料下载_雅思名师_2018年雅思考试时间

《货币战争》作者:美联储不会再存在100年

【记者陆之迅12月22日北京报道】《货币战争》作者宋鸿兵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美联储很难再存在100年,随着互联网社会的兴起,货币权力集中的中央银行制度可能发生根本性变化。此外,他还强调人民币的国际化不是一个正确的战略选择,不如联合亚洲国家做亚元。

:《货币战争》中你就对美联储进行过详尽的分析,你如何定义美联储的性质?

宋鸿兵:金融危机后,一直到量化宽松政策,从法律上和货币政策的效果来看,美联储不是为选民和政府服务的,而是为华尔街的金融机构或华尔街的大银行服务的。金融危机五年之后,美国社会新增财富的95%都归到了以华尔街为首的极少数富人手中,1%的富人获得了这么大的财富增加值,极其不正常。

货币政策是第一关键性的要素,货币政策并没有使美国的社会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唯一发生的重大变化是货币严重超发,导致财富分配极度不均匀,我觉得这可能是解释美联储性质的最核心的问题。

其次,美联储宣称超发货币是为了就业,但实际上美国就业情况复苏相当不好,这也是判定美联储性质的一个标准。金融危机之后到现在,美国一共损失了580万个高薪就业岗位,超发货币后,一年只能恢复31万岗位。美国总的就业机会比2007年金融危机前净减少了250万,而人口净增加1500万。学生就业艰难,学生贷款的违约率大幅度提升。麦当劳作为美国提供就业机会的大户,录取员工率只有6.2%,比美国常春藤学校的录取率都低。

:多德弗兰克法案出台后,美联储是否发生了改变?

宋鸿兵: 美国从总统奥巴马到国会的议员,到美国的选民一致反对华尔街的贪婪,但制定出的多德弗兰克法案完全没有发挥作用。2011年发生的占领华尔街运动,99%的美国人提出要挑战1%的有钱人,这在美国历史上非常罕见,运动实际上席卷了全世界所有的发达国家。

美国的所有金融法案从来没有超过50页的,多德弗兰克法案作为一本 800多页的庞然大物,最关键的只有一个原则,就是“沃克尔原则”,它是整个法案中最具约束力的条款,内容涉及投资银行如何定义自营交易,当为自己盈利时就是自营交易,当为客户挣钱时就不是自营交易。商业银行必须为储户的储蓄安全提供保障,若为盈利而进行自营交易,就损害了储户的利益。

但美国投资银行一旦出现了自营交易,沃克尔原则却无法将其绳之以法。通过华尔街游说集团游说国会,在整个法案中加上了一系列免责条款,使多德弗兰克法案名存实亡,也使沃克尔原则复杂到无法操作。所以司法体系、税收体系被系统性的污染和瓦解,是导致美国出现贫富分化的最根本原因。

:在本轮经济危机全球经济尚未真正找到新增长点之际,已有百年历史的美联储在职责和定位会有怎样的变化?新任主席耶伦将会发挥怎样的作用?

宋鸿兵:从历次投票来看,耶伦绝对是量化宽松政策的超级支持者,在2010年她就提出,将利率调整到负数。她表示将利率调整为负数是为了增加就业,但美国就业形势并没有复苏。按照官方通货膨胀的数据来算,美国已处于负利率。但欧洲央行,包括新上任的美联储主席耶伦仍欲把真正的基准利率也压到负数。这么做的初衷并不是为了推动经济,压到负利率的唯一原因是资产价格与利率相关,利率越低,资产价格越高,债券、股票价格都会走高。只有把利率压到水平线以下,才能继续抬高资产价格,这相当于把多数人的财富向少数人转移,对于实业不利,对选民同样不利。

我认为现在西方的中央银行体系已经腐烂到底,为什么比特币会存在,这是民间的一种自动造反行为,对政府的不信任,使人们不相信政府拥有治理货币的能力并保持货币稳定,所以比特币的崛起或是其他货币挑战美联储,是必然会发生的。

美联储这种做法已是一意孤行,全世界都被美元的货币政策所绑架。未来的道路,我不认为美联储还能存在100年,未来若干年后整个中央银行的制度可能都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中央银行制度出现在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后全社会的生产资源、劳动力资源、能源供给集中,这符合工业化革命的需求,所以货币权力也在集中。现代社会互联网具有去中心、分散化的特点,未来依靠网络提供精神消费的商品,其消费量和财富规模会越来越大,这就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比特币的兴起不只是自然反抗美元的霸权,在我看来是顺应某种新的体验经济发展模式的尝试。

:量化宽松政策是美联储为应对金融危机而采取的一种非常态的货币政策,你认为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会持续多久?

宋鸿兵:廉价货币政策不是在形成资本,而是在摧毁资本。当实业的投资回报率远远高于资产回报与金融投机回报的时候,钱才能够进入实业。但在美国整个都反过来了,美国的实体经济我认为糟糕得一塌糊涂,但是它的金融行业非常火爆,股票市场连创新高,债券市场价值屡屡攀升,这让大家认为投资金融要比做实业更有钱赚。

从2009年一直到现在,美国股票市场的繁荣归根到底缘于上市公司的回购行为,上市公司在2009——2013年通过发债募集了20000亿美元的资金用于回购自己的股票,美国整个股票市场才不到19万亿,20000亿美元相当于整个股票市值的14.5%,换句话说,美国上市公司是美国股市的第一大买家,上市公司之所以要这样做,即全球经济形势不好,资金若投入实业和科技研发,既有风险且回报期长。发债的融资若用于股票回购,股票价格肯定上涨,可以立刻套现。

当中央银行不能继续压制利率的时候,或利率火山爆发,整个金融市场的泡沫就会结束。

:你认为人民币在国际化的过程中可以从美元国际化过程中汲取怎样的经验?前景如何?

宋鸿兵:我认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或者说不是一个正确的战略选择。从储备货币的历史来看,大英帝国和美国的货币成为世界储备货币是有前提的,第一,该国家的经济必须要陷入赤字。它必须保持逆差,货币投放出去,才能在海外稳定的停留,世界上才会有稳定的美元和英镑的存储。而现实是中国是顺差国,即使贸易逆差,中国经济体量太小,无法在消化自己的产品同时,将世界上很多产品在自己的市场消化。

第二个条件是,美国和英国在进行国际货币化的时候,已经占领了世界主要国家的金融渠道,美国早在一战爆发后,就动员金融机构到海外建立分支,海外用美元结算和汇票,逐渐形成了遍及全世界的金融网络。人民币在海外金融体系内没有多少结点,这导致了人民币在货币清算体系中没有发言权。将上万亿或十几万亿人民币放在海外,但中国尚没有监控能力,流出的货币量越大,受到的潜在威胁就越大,甚至会导致汇率定价权的转移,并直接影响中国的实业。

单独去做人民币国际化很有难度,不如联合亚洲国家做亚元。当亚洲国家结成利益共同体时,美国就已经被挤出亚洲。美国恰是为了阻挠这种结盟,才会有钓鱼岛之间、南海争端等事件,通过破坏政治关系,亚洲国家就不可能心平气和坐下来谈论亚元对抗美元的问题。中国现在亟需坚持“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踏下心来,先把自己的心理稳住,再稳步推进。

:人民币升值不免使人们联想到日元升值的历史,你认为人民币是否会重演日元升值的历史过程?

宋鸿兵:跟中国类似的例子是德国和日本,德国马克和日元均进行了升值。日本升值日元的同时,大幅下调利息,以期减少日本企业出口的损失,但降息却导致了整个日本资产泡沫的空前膨胀,最后日元崩溃。日本企业家拿到廉价货币没有进一步推进技术创造,而是用来炒作地皮、资产和股票。在这样的状态下,日元想下调利息,对冲升值的危害,却刺激出一个巨大的泡沫。

德国在马克升值的过程中不断加息,我认为德国对金融泡沫的理解比日本要深刻,加息就是为了遏制泡沫。德国从来没有发生过房产泡沫,德国人把住房准确定义为消费品,不是资产品或金融商品,德国从来不主张通过资产增值带来财富收益。经济繁荣的本质是生产力的进步,生产力的进步完全依靠科学技术和创新能力,资产泡沫对于一个社会的创造力是毁灭性的打击,必须遏制资产泡沫。

(编辑:雷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