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无忧雅思网_雅思预测_雅思机经_雅思考试_雅思资料下载_雅思名师_2018年雅思考试时间

当前位置: 无忧雅思网 > 加拿大 > 加东新闻 >

(图文)加拿大万锦市里的德国小镇(下)

时间:2013-12-22 10:06来源:加拿大都市报 作者:无忧雅思 点击:
如果有人问,那批最早来到多伦多的德国人,离开 German Mills后,到底去了哪里?其实并不远,只是往东北方向迁移了一点,即如今的万锦市境内。这些德国人,像播种一般散落,再生根

  如果有人问,那批最早来到多伦多的德国人,离开 German Mills后,到底去了哪里?其实并不远,只是往东北方向迁移了一点,即如今的万锦市境内。这些德国人,像播种一般散落,再生根发芽,成为万锦市一个个村镇的最早居民,不仅奠基了多个漂亮小镇,而且创造了社区的历史。

  沿着7号公路往东,Village of Markham万锦村是一个地位与渔人村同等的老村落。有了万锦市, 中文称其为万锦村,似乎有点别扭。更别扭的是,还就在Markham万锦路上。这里的第一个居民,自然也是Berczy 从宾州而来的德国移民一员,叫 Joseph Reesor 。他于 1805 年购得 Hwy 7夹 Markham东北角的土地。这就是小村的肇始,小村因此最早叫 Reesorville ,到1825年才改为 Village of Markham 。Markham是上加拿大首任总督Simcoe为这块广阔原野取的地名,源自他的朋友,约克大主教 William Markham。后来为了纪念 Reesor ,命名了Markham 路东边的一条路为Reesor Road 。这路,穿行在加拿大第一个国家城市公园Rouge Park内:南部是充满山谷溪河,树草鸟兽的自然景色;北部则是漂亮的南安省乡野风光。

  万锦市的万锦村

  掐指算来, 万锦村已有200多年的历史。非常幸运的是,小村的风貌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基本保留了历史的印迹。熘达在小村花团锦簇的老街上,大家可以逃避大都会一日,不仅可以欣赏古建筑的韵味,更可以感受旧时的那种慢悠悠无压力的生活。比如,沿街店铺的外装设,简单,鲜明,有趣味;教堂则给人一种心底的甯静;端坐街头,潜心临摹生活的艺术家总是绽放享受生活的微笑。如果恰巧是星期六,你可以逛逛农夫市场,感受一下憨厚淳朴农夫们慵懒的生活,随遇而安的心态;就是流览一下那些从自家地垄上采摘下的新鲜五彩的有机果蔬,也会有一种好心情;可不要不屑一顾那些街头乐队,这也是积极的生活态度。可以讲,这里比渔人村更淳朴,更有生活气息,而渔人村似乎有太多的旅游味。

  到小镇,走走宽街窄巷,看看老宅新居是少不了的。镇里,老房子偏多,式样各异;屋前的大树,撑起片片浓荫,让人凉爽。非常喜欢。有一次,遇着 Doors Open ,我们还有幸登堂入室私宅,这平时可是铁将军把关,闲人莫入的噢。这就是 James Robinson House ,始建于 1879 年。 James 是 Markham Village 早期居民中的闻人。房子受意大利和哥特式建筑影响。老屋内外,根本看不出年份之久远。可惜内部不能拍照,也就无缘和大家分享了。 借开放日,还参观小镇上的万锦 Old Town Hall ,始建于 1879 年的 Old Markham High School ,落成于 1985 年的漂亮消防站 The Markham Village Fire Station ,以及设在建于 1885 年老房子里的Old Curiosity Tea Shop,其内部装饰仍保留着 1900 年代的风格。

  最不能错过的是老火车站:有 140 多年的 The Markham Train Station ( 1871 )。这座车站曾?当地工商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现在还作为 GO Train车站。不过,如今看到的模样已是其 1910 年的风姿。在开放日,运行的是 Heritage Train 老式蒸汽火车,往来于 Unionville 和 Markham 两个老镇。你瞧,老火车工在等着你登车,去渔人村呢。

  安家百年老屋

  别急着上火车,得继续去万锦村北,Markham夹16街西北角有座Markham Museum万锦博物馆。这是一个类似于Black Creek Pioneer Village黑溪开拓者村的开放式公园化博物馆。在25英亩集合果园,花园和绿地的院落里,迁建了许多折射Markham历史和早期居民生活的老房子。这些原汁原貌的各式房子,串联起来,正好见证了万锦的成长,不华丽,不夸张,简朴,实在。外加身着旧时服饰的人们,或蹒跚在小道,或在内室复古的屋内做事,有趣地重现了一百多年前的民风民貌。孩子们,跑跑看看也非常乐意,非常高兴,远胜于在火柴盒式的水泥盖里。

  The Nathan Chapman & Elizabeth Lameraux House是优秀的摄政时代度假屋风格建筑,建于1832年,男主人的祖先是康山最早的居民之一;The James Maxwell Log House是由一根根原木搭起的,建于1850年,屋内是当时的生活场景布置;The Sawmill的主人是英国移民William Ratcliff,他于1846年到Markham定居,1851年在自家土地上利用红河水力开设了这座sawmill,祖孙相传,直到1970年代停用,但是,从1936年起,动力就改为柴油机了;The Christian K. Hoover House(1824)是典型的德国门诺教徒住宅,为木框架结构,简单实用结实;The Blacksmith Shop 建于1862,是标准的铁匠铺,内有铁匠表演;The Wilson Variety Hall(1875)这种前山墙木屋,是十九世纪典型的乡村杂货店建筑式样,非常优美。The Ward Building是一个陈列馆,内设古老马车等交通工具和设备展览,还有旧时旅馆店招等什物,由Ward三兄弟于1945年开始收藏,1984年捐赠给博物馆。陈列馆的前立面仿造了19世纪南安大略乡村马车厂的大门。

  院子里的Locust Hill 老火车站,建于1887年,现存的是烧毁后于1936年重建的;1969年火车停驶后,老火车站作为古建,整体移入博物馆。火车站前停放着建造于1921 年的加拿大太平铁路的The Acadia Train Car火车车厢。这车厢常用于加拿大联邦政府公务,如: Princess Margaret玛格丽特公主曾在1958年乘坐它作加东旅行; John Diefenbaker总理在1963年乘坐作竞选;Pierre Trudeau总理也曾常乘坐它出行。博物馆在1985年购得了这停用的车厢。

  如果说博物馆的这些古董老屋总让人觉得离生活远了些的话,那么 Markham Heritage Estates 的百年老宅居民区却充满了生机和情趣。随着工业发展,人口剧增和城市化,历史遗迹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这是全世界范围内遇到的有关发展与保护的问题。 Markham Heritage Estates 是一个值得参考的成功案例,在北美也算独特的解决方法。

  在上世纪最后二十年,万锦政府为了既促进城市化,又保护好那些不可复原的历史遗?:先民们百年老宅,于1988年拿出自己拥有的这块地,分割成一小块一小块宅基地,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出售给那些面临拆毁且具历史保留价值的老屋房主或买主,鼓励他们将老房子迁建来此继续居住。现在,小区已有30多栋式样各异的美丽住宅,大多数是维多利亚,爱德华或哥特式样,呈现出各种历史风貌,而且前院宽大,后院幽深,老干新枝,花红草绿。这些房子迁自约克区的很多著名古老社区,屋主多为社区早期居民,其中有一些还是Berczy 团队成员。可以说,这里犹如那些生态保护区,是人文遗迹的特殊避难所和保护地。

  笔者是借开放日知道这个地方的。第一次到访时,正值建于1852年的The Udell-hamilton House整体搬运来,刚搁上地基,老屋内部正在复建中:楼板没完全铺好,楼梯栏杆没安好,一些老家具也散落着。不过爬上爬下蛮有趣的,不仅能入室私宅转转,也得以了解复建的过程。对了,Udell是1840年代活跃于这一地区的Markham Gang成员。参观的另一栋房子是The Ambrose Nobel House,建于1840年,为乔治时代风格。这是多年前迁建的,所以一切都以完美形象示人:室外修旧如旧,室内在保持原结构的原则下一如现代家居。写到这里,不觉感叹:真想卖座Berczy时代的百年老宅搬来闲居,让德国人的印记永远保留。

(责任编辑:无忧雅思)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