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周末,法籍加拿大的朋友请我们吃饭。朋友有两个13和15岁的男孩,都是高中生。尽管那两个男孩比我儿子大好几岁,但他们和我儿子玩得很好。每个周末几乎都在一起。一直知道那两个孩子很有礼貌,很懂事。这次无意之间在他们的冰霜上看到了那两个男孩子的每天负责的家务事清单。
其实我们加拿大的朋友中,大多数的孩子都有家务活清单。从孩子2-3岁开始,父母就会有意识地让孩子帮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来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因为父母们都认为:要让孩子有责任感,就得先给他们责任让他们去承担。做家务事就是最好的训练材料。
现在国内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往往过为娇宠,舍不得让他们分担任何家务,孩子份内的事情也全部包揽。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养成了孩子坐享其成的习惯。
当然孩子不做家务事的原因各种各样,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课业太重,没有时间做,也有的家长觉得教给孩子做太麻烦了,与其浪费时间教他们,还不如自己做得快等等。在这里,我不想讲述培养孩子做家务活的重要性,而只是给大家看看加拿大孩子们是如何帮助父母做家务的。

2-3 岁的孩子能做到一些家务事:
这个阶段的孩子都渴望“帮助”父母做“家务”。虽然大多时候,父母并不欣赏“孩子们这种帮助”, 但父母还是要理解和鼓励孩子们的热情,以养成他们做家务的好习惯。孩子们更喜欢受到父母的嘉奖,父母可以制作一些可爱的家务事清单,在孩子们完成家务事以后,用孩子们喜欢的贴图来奖励他们。当然这个阶段的孩子在做家务事的时候,会需要父母的帮助。但这个时候的经历可以为孩子的将来奠定基础。
帮助铺床。
把玩具和儿童书从地上捡起来。
帮父母把脏衣服拿到洗衣机旁。
帮助准备宠物饲料。
帮助擦干净餐桌。
把袜子套在手上掸灰尘。
帮妈妈拿扫帚。
4–5岁的孩子能做的一些家务:
学龄前儿童往往觉得帮助爸爸、妈妈做事是一个令人兴奋的事,很有成就感。 趁他们高兴的时候最容易教他们做一些家务事,以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个年龄段孩子非常喜欢奖励,父母可以做一张家务事清单,孩子每做好一件家务活,就贴上孩子喜欢的贴纸,以示鼓励。家务事清单应写得很明确,这样孩子也很容易看清自己的责任和任务。
除了上述列出的家务事以外,孩子还可以:
擦桌子、椅子。
擦灰尘。
独自铺床。
吃完饭以后,把脏碗拿到水池边。
妈妈做饭时在旁边帮忙。
从超市买菜回来,帮大人把菜拎进来。
6-8岁的孩子能做的一些家务:
这些入学年龄的孩子们可能已经没有前一阶段孩子做家务事的积极性,但他们有一种强烈要“独立”欲望。家长就可以因地制宜地引导孩子独立地做家务事,并用比较复杂的图表表明他们要负责的家务事。
除了上述列出的家务事以外,孩子还可以:
照顾宠物。
拖地板或者用吸尘机洗地毯。
倒垃圾。
叠衣服并把衣服放进衣柜。
秋天时帮父母扫落叶。
9-12岁的孩子能做的一些家务:
在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独立承担很多家务事。但父母必须记住的是,这个年龄段孩子不喜欢经常性的改变他们熟悉的家务事。父母就要努力寻找适合每个孩子的家务事。一旦制订好家务事清单以后,在没有得到当事人的同意之前,不要随意更改。建立良好的奖惩制度,让孩子们明白完成家务事所能得到的奖励。相反,如果完不成的话,孩子会受到的惩罚。并一定要以此为根据,贯彻执行。
除了上述列出的家务事以外,孩子还可以:
帮助洗车。
洗碗。
帮助准备简单的饭菜。
清洗浴室。
夏天割草,冬天扫雪。
使用洗衣机和烘干机。
清理自己的房间。
13-17岁的孩子能做的一些家务:
这个阶段的孩子几乎可以独自做所有的家务事。但这个阶段的孩子也可能因为要参与各种活动而比较忙,没有时间做家务,或者喜欢拖到最后一刻,才草草了事地做家务。因此在制作家务事清单的时要考虑到这个因素,不要让孩子做太多的家务事。
除了上述列出的家务事以外,孩子还可以:
换灯泡和换吸尘器袋。
独立洗衣。
擦窗户。
清理冰箱和其他厨房用具。
做饭。
当然在谈到家务事的时候,我们一不能一刀切,这里请各位家长记住:每个孩子的成长速度不同,有的孩子成熟地比较早,可能在6-8岁时就已经可以做饭,或者割草。所以以上的清单只是给大家做一个例子,大家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清单。
孩子不愿做家务该怨谁 父母责任很大
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个研究表明,有家庭责任的孩子更容易帮助别人。此项包含456名波士顿地区儿童,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发现。爱做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做家务的孩子相比,爱做家务的孩子平均收入高出20%。因此,做家务不仅仅是简单地让孩子帮忙分担一点劳动,更是为了他今后的幸福生活而打下良好的基础。

孩子做家务推推拉拉或者不肯做家务常常令人父母感到很沮丧,确实要让孩子愉快做家务很具有挑战性。可是父母有没有想过过孩子为什么拖延或者不愿做家务背后的原因。如果仔细分析,有的原因时不时会让父母大吃一惊。了解孩子不愿做家务的背后原因,可以帮助父母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需要,并避免在未来发生的行为。
1,孩子学习生活太辛苦了,不忍心让他们做家务
小丁丁的妈妈也想让孩子学做家务,可是小丁丁平常上课,早上6点就要起床,晚上11点才写完作业。周末还要上补习班,补习语文写作,英语和数学,这样也就占用了孩子很对课余时间。回到家每周还要练琴,要为考级做准备。有时候周末想让他做,但想到他难得有平时没事玩和休息的时间,也就不忍心还让他做家务呢。
确实现在的孩子的学习非常紧张,学年内,上学之外,孩子要完成很多回家作业。节假日还要去上各类补习班:学琴,书法,学下棋,学游泳,学溜冰等各种课外活动。孩子一开始上学,他们就没有时间玩。孩子进了高中,忙得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了!孩子课业多,成了不做家务的代名词。
解决方案:让孩子做家务,一定要适度,太少了达不到让孩子做家务的目的和效果,太多了会给孩子太多负担,造成负面的影响。父母应根据每个孩子和家庭的实际情况决定孩子的家务量。在学年中,父母可以在每周末给孩子安排能够在一个小时之内完成的家务量。暑假一开始,父母和孩子制定家务事清单,每天让孩子负担更多的家务。利用暑假的机会,教会孩子完美的完成家务,教给孩子实用的生活技能,并为家庭做贡献。

2, 让孩子做家务,还不如自己做
案例:小文的妈妈让小文洗碗,小文也乐意帮妈妈做一点家务。但是小文在用水冲碗时,把水龙头开的太大,水流的太急,一下子溅湿了她的衣袖,四处飞溅的水在厨房的地板上到处留下水迹。尽管小文洗得很认真,但有些碗上的油污就是不能彻底清理掉。小文洗完之后,小文妈妈不得不把碗重新清洗一遍。接着还花了半小时擦洗地板和水池边的灶台。小文的妈妈说,小文洗一次碗,我还得伺候她,化半天帮她收拾,所以还不如我自己做省事,以后再也不要她帮忙洗碗了。
幼儿一般比较喜欢热心地帮助父母做家务,可是往往父母那时会因为孩子太小,而不让他们帮忙。可等他们长大,可以帮忙的时候,却由于没有学会如何做家务而不得不让父母花时间教育他们。这样父母反而觉得让孩子做还不如自己做的感受。
解决方案:父母越早开始训练孩子做家务,越好。幼儿平时喜欢帮助父母,和父母一起做家务。在孩子年幼时,父母可以有意识让孩子参与到父母做的家务中。当然这么做,可能父母会花费更长的时间完成家务,因为大多数事情大人都比儿童做得好。为了让孩子帮忙,父母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培训孩子做家务。但 如果父母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埋下:家庭中的每个成员应该为我们的家庭出力的价值观。孩子也会为自己能为家庭的贡献而自豪。

3,家务太无聊了
有位妈妈给我留言说:“我家老大对于干家务有自己的喜好,比如帮爸爸洗车就非常积极,甚至会提醒大人该洗车了吧。
但对于收拾自己的物品等,年龄小时倒乐意做,现在大些了就经常要提醒他才干,有时候不用在学校买冰棒的钱诱惑下就不做。”有没有什么解决方法呢?
其实即使我们大多数的成年人都觉得琐碎的家务枯燥乏味,更何况是孩子呢。孩子有这种想法也做很合理。毕竟,哪个孩子不愿意花时间在自己喜欢那些玩儿上?他们才不会在意地板有没有洗干净。
解决方案:孩子在没有做家务之前,不可能会认识到家务在生活中的必要性和内在价值。父母开始让孩子做家务时,不要让孩子独自一个人做,而是把做家务当做是父母和孩子互动的一次机会。第一件指派他们要做的工作,最好是能使他们做得令人满意的工作,别急急忙忙地要孩子做他力所不及的事。给孩子的新任务要有挑战性,但也必须能为他带来成就感,如果新任务令他做得沮丧泄气,他以后也许便不会再尝试了。随着岁月的流失,孩子会慢慢享受完美完成家务所带来的喜悦和成就感。所以父母在给孩子引进家务时,以让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玩作为动机引导孩子。父母可以边干家务,边听孩子喜欢的歌曲,和孩子一起欢唱。如果是周末,父母可以告诉孩子,把家打扫干净后,一起上附近的公园玩玩。

4,孩子们常常“忘记”自己的责任
朋友的女儿已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家从来不主动做家务。每次让女儿做家务,她不是装作没听见,就是找借口要做作业。实在躲避不了的话,也要妈妈不断地催促,才勉强动手。当然做家务的时候她也总是牢骚不断:“我不知道怎么做? 做家务真没劲。” “没见我正忙着看书吗?还让我做家务。”
在孩子们繁忙的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需要他们操心:每天的回家作业,课外活动,在学校和朋友的社交关系,喜欢玩的游戏等等。所以在家务时需要父母的提醒也是必然的。偶尔抱怨一下也是情有可原。
解决方案:把孩子需要完成的家务做成清单贴在家中醒目的地方,比如:冰箱。让每天完成家务成为孩子的习惯。当父母给孩子分配家务时,要先从简单的家务开始,或者把大目标拆分成若干个小目标。比如,吃饭之前帮把做好的菜搬到饭桌上。吃完后,用抹布擦桌子,把脏碗拿到水池;倒垃圾;自己的书包自己整理等。慢慢的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可以一步步地教给他们复杂的家务。比如,饭后除了收拾碗筷之外,孩子还可以洗碗,清洗灶台等。如果孩子一再抱怨,不愿做,父母就可以向孩子强调:生活在我家,每个人都要为我们的家庭贡献。

5,孩子做的家务没有达到父母的标准
5岁的小宝已经上了幼儿园。小宝在幼儿园真是一个勤劳的好孩子,什么都愿做:扫地,整理桌子,椅子等,是老师的好帮手,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可是一到家里却“犯懒”。不要说让他帮妈妈干点事了,就连自己的事情都不做,整天光顾着自己玩。有时在妈妈的强烈要求之下,勉强会做一点家务,但总是偷工减料,马虎了事。有时妈妈忍不住批评小宝不认真完成妈妈布置的家务,小宝好像更不愿帮忙了。怎么哄都不行。
有时,孩子做家务拖拖拉拉,迟迟不愿完成也有可能与孩子渴望尽善尽美完成任务有关。如果父母觉察到孩子不愿履行自己的职责是因为怕自己不能达到父母的要求完成家务,那么父母可以预先交给他们做家务的正确方法。孩子都害怕由于自己做不好家务而受到父母的批评,所以父母要尽量给孩子提供练习的机会,鼓励孩子。让孩子知道,实践出真知,做家务和孩子学习一样,需要一遍遍的操练才能掌握。不要为第一次的失败而气馁。
解决方案:一旦父母给孩子分配了家务,父母就应该该放开手让孩子自主决定,避免过分挑剔、追求完美。和成年人相比,孩子的手脑不能协调一致,行动也比较笨拙。有时候,孩子做家务时边玩边做。这时候,孩子的参与往往会把事情弄得更糟。例如:擦地会弄一地水,越擦越脏;择菜会把食用的部分扔掉;叠被子、叠衣服、洗碗都会弄得一团糟。如果孩子边洗碗边通电话,磨磨蹭蹭,多花了半个多小时才干完家务,父母也得接受这样的现实,可以安慰自己孩子如果渡过他们的余暇时间有他们自己决定。如果让孩子打扫卫生间,卫生间的镜子上有一条条的擦印,父母可以一笑了之,至少这个星期父母可以偷懒一下。不用花时间打扫卫生间。

加国长大的孩子难教!9招愉快做家务
大家都知道让孩子做家务,可以培养孩子的做事能力和责任感。但是让孩子帮忙做家务,也可能是家庭中最常见发生争论的时候。许多家庭都出现过这样的场面,父母大吼大叫,“你为什么不打扫你的房间?”,而正在沙发上看电视孩子喊回来,“我待会儿做!”
其实从心里来说,孩子不喜欢做家务的原因和成人一样,家务一般都很乏味。玩玩具,看电视,玩电子游戏能够给孩子的满意程度远远高于孩子做家务时得到的成就感,如果让孩子在做家务和玩之间选择,孩子无容置疑会选择玩。虽然这并不意味着孩子不应该做家务,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释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做家务。
如果你觉得你总是要不断催促孩子试图让他们做家务,这里给大家介绍加拿大父母的一些有效的方法帮你让你的孩子愉快完成家务。有关孩子不愿做家务的部分原因,可参见:孩子不愿做家务该怨谁?

1,给孩子适合他们年龄家务
请父母记住在给孩子分配家务时一定要合适他们的年龄。如果家务事太难,孩子很可能会望而却步。在孩子年龄幼年时,给他们容易一些做的事,慢慢的训练他们。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再给他们增加家务的难度和责任。有关按年龄段给孩子布置家务事,具体可参见:加拿大孩子的家务事清单。
2,给孩子选择做何种家务的权力
在决定让孩子做家务时,父母首先要给孩子选择做何种家务的权利,这样有助于孩子更好,更愉快的完成自己选择的家务事。尽管有时他们的选择会令父母大吃一惊。比如不怕噪音,喜欢操纵机器的孩子可以用吸尘器清扫地毯,喜欢水的孩子可以清洗卫生间,帮父母洗车,给家庭中的植物浇水,喜欢做菜的孩子可以帮助父母一起准备晚餐。如果没有哪项家务活吸引你的孩子,父母可以根据他的才能和性格来分配任务。比如孩子有旺盛的精力并且不怕高,可以让他帮助剪树顶部的树枝。如果喜欢外出散步的孩子可以给他一份购物清单,帮助父母购物。如果父母能够打开心结,允许孩子选择自己做的家务,所得的效果比父母分配孩子家务更好,也更快。
3, 花时间教给孩子如何做家务
大多数工作都需要培训时间。父母让孩子做家务时最常见的错误就是误以为孩子知道父母的要求。
当父母给孩子分配一份工作时,首先要让孩子知道你的标准是什么。所以给孩子布置家务时,不要笼统的给孩子一个要求,而是要明确,详细说明自己的标准。比如简单的一件事:让孩子把衣服挂起来。父母要让孩子知道这些衣服应该挂在哪个柜子里?挂在什么样的衣架上。要向孩子说明:如大衣,西服应该挂在布制衣架上,这样大衣,西服衬衣肩部不因重力而变形;牛仔衣等比较重的衣服可以用木制衣架,而不应用塑料衣架,因为塑料衣架.承受重衣物时可能变形或折断。所以衬衣可以挂在塑料衣架上。父母还要给孩子演示如何从衣柜中取出衣架,如何把衣服平整的挂到衣架上等。这样才能确保孩子完成的家务达到父母的标准。

4,把孩子承担家务事做成图表,贴在孩子可见的地方(比如冰箱)
许多孩子需要清晰的图表来帮助他们记住自己的任务,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按星期、月份或季度制作一份家务事清单,这样孩子每天就可以明确了解自己所该承担的家务。以下是一张每周家务的清单给大家做参考。
每周家务事清单:
姓名:
铺床
刷牙
擦桌子
饭后把碗拿到水池
整理玩具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天
注:父母可以按孩子的年龄和实际能力给孩子的家务事做必要的修改。孩子完成家务事以后,父母可以用贴纸或打钩做记号。请记住要多赞美和鼓励孩子。
5,预期提醒/告诉孩子做家务的时间
预期告诉孩子做家务的时间是让孩子按时完成家务的好方法。父母可是说:好吧,请在20分钟后把洗碗机中干净的碗放回橱柜中。如果孩子如期完成了,就表扬孩子,谢谢他。如果孩子不能在20分钟内完成,那么父母可以事先告诉孩子父母要采取的惩罚措施:比如,减少看电视的时间,比平时规定的时间早上床20分钟等。这么做让孩子明白,如果不按时完成家务,就会有后果。这种方法的好处就是:父母只要计时,不用不断的唠叨,催促孩子做家务。第二天在让孩子做家务时,只要提醒孩子一下就可以了:记得不要超过规定的时间,我知道你不喜欢早上床睡觉。
另一种可以使用的计时策略方法就是鼓励孩子与自己竞争。比如说:让我们看看,今晚你是不是可以在15分钟之内做完家务。但也要提醒孩子不要因为图快而偷懒。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做完之后我要检查的。因为有竞争,做家务这件事对孩子来说就有刺激,孩子特别愿意接受挑战。
6, 制定做家务的每日例程
在帮助孩子完成家务时,制定做家务的每日例程非常重要。比如在学年期间,可以让孩子每天上午花10分钟铺床,快速整理自己的房间。孩子放学回家之后,帮父母做家务。节假日,可以让孩子先做完家务,再玩。比如:孩子一回家,先从书包中拿出自己的饭盒,洗干净等。这样做,让孩子明白在玩之前,必须先完成他的任务,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再者,也避免了在孩子玩得高兴时,要让孩子停下兴奋的游戏,转而做枯燥乏味的家务。
还有一个方法是:把一天中的一个固定的时间作为全家人一起做家务的时间,比如吃饭前20分钟。妈妈可以准备晚餐,爸爸整理房间,孩子可以倒垃圾,把碗筷放在桌子上。孩子们最好的动力是得到与成人一起做家务的机会。当家人一起做家务,孩子更愿意合作,这样家庭中所有的成员都能承担责任,让孩子觉得自己也是家庭中重要一员。他们和父母一起努力为一个共同居住的宿舍或房子打造舒适的居住环境。

7,不要把做家务当做惩罚孩子的手段
家务应该是生活的一部分,不是用来惩罚孩子。让孩子做家务的意义在于减轻父母的家事负担和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而不是折磨他们。如果把家务变成一种惩罚工具,只会让孩子更恨做家务。所以父母切记不要那家务事当做惩罚孩子的工作和手段。
8,适当给与孩子奖励
父母在奖励孩子做家务事是,切记不要以金钱为报酬。在我家,老公和我把孩子可以做的事分成两类:家务和工作。每个家庭成员首先要对自己负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定期无薪做家务。我们称这些事情为家务事。孩子应该了解父母在家庭中做许多无偿家事,所以他们也应该帮助父母,一起承担家事。家务可以分为每天,每周应该完成事情。
于此相反,工作就和家务不一样。孩子们需要学习如何看待就业,工资谈判,赚点零花钱的机会,学习理财。有什么地方比在家里学习这些技能更好呢?在家的工作可以包括尚未委派家务的任何工作,季节性和项目性的工作。父母可以每件工作表上价格,让孩子选择自己的工作。当然如果能够教给孩子主动求职技能,那么更好。比如让孩子看看家里有没有需要做的工作。如果父母觉得有利可图,就可以付钱让孩子做。
与其用金钱奖励孩子做家务,父母倒不如答应孩子做完家务后,孩子可以做有些有趣的活动。比如,父母可以说,一旦工家务做完了,那么” - “当游戏室整理干净之后,我可以带你们去操场玩。或者:如果大家一起携手合作,那么做完后,我们可以坐下来,边看电影边吃爆米花。
9,父母要言出必行,追踪到底
父母和孩子一起制定好家务活清单,说清了自己的最低标准,让孩子选了自己喜欢做的,也做到不插手了,然而孩子还是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家务事。这样父母一定要让孩子知道这么做的后果,并严格执行。如果7岁的孩子没有做完家务就想去朋友家玩,父母用温和但很坚定的语气告诉孩子:我知道你很想去朋友家玩,我也真希望你可以去,但你还没有把碗洗好,所以现在不可以。
当然父母也可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做出一些调整,比如孩子整个星期都比较忙,根本没有自由时间,父母可以帮助孩子计划什么时候把落下的家务补做。

许多父母认为,国内的孩子真苦,每天有这么多的功课,有点空余时间就想让孩子好好放松,再让他们做家务真是太累了,哪还舍得让孩子做家务呢?
其实做家务也是一种锻炼。通过安排家务,孩子可以学会合理和紧凑地规划自己的时间,学会生活技巧和生活自理能力。作为家庭成员中的重要一员,孩子和父母一样对于家庭集体这个小环境富有的重要的责任,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顺利完成家务后从父母那里得到的表扬和鼓励也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荣誉感。全家人一起动手做家务,给家庭全体成员提供一个宝贵的共同动手、交流感情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