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南极冰芯进行研究的科学家称,澳洲东部地区将日趋干旱。(图片来源:每日电讯报)
南极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发现,澳洲东部地区降雨量的持续减少远非一个普通事件。
研究人员利用从南极钻取的冰芯分析了过去一千年的降雨情况。
他们发现,与此前的平均水平相比,我们居住地的气候更加干燥,而原因则很可能在于人类活动导致了气候的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同时发现在公元1000-1260年间,也出现过类似的干旱期。
据悉,该研究报告已经发表在了《气候杂志》上。作为研究组的一员,冰川学家万斯(Tessa Vance)博士表示,“针对澳洲东部地区的一些研究还在继续,而研究则发现,澳洲东部地区降雨量的减少可能始于50年代。”
“但是由于记录的时间较短,所以有些情况还有点难说。”
“我们现在已经记录下了降雨量的降低,而降雨量的异常并不仅仅出现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在过去的一千年中,该地区也经历了降雨量的异常。”
南极大陆冰盖是由积雪本身的重量长年挤压而成,称作重力冰。在南极地区,由于气温低,积雪不融化,每年的积雪形成一层层的沉积物。年复一年,从底部至上逐渐形成一层层的冰层。冬季气温低,雪粒细而紧密;夏季气温高,雪粒粗而疏松。因而,冬夏季积雪形成的冰层之间具有显著的层理结构差异,宛如树干的年轮一样。据悉,科学家们可以根据各年冰层厚度来确定当年的降水量。
此项研究的专家们来自南极气候及生态系统合作研究中心以及澳大利亚南极局,他们认为气候越来越干燥以及厄尔尼诺现象的频繁影响使得澳洲东部地区每几年就要经历一次干旱。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过去一个世纪中所经历的降雨量的降低是一个纯粹的自然现象。
万斯博士说,“目前正在进行的其他研究发现,厄尔尼诺现象会带来高温天气,逐年升高的气温也会带来厄尔尼诺现象,它们二者的影响很可能是相互的。”
“因此,如果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频率越来越高,那么这必然将导致澳洲东部地区的干旱情况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