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亚裔母亲张蓓丽(Beryl Truong,音译)为了让家人一起搬迁到悉尼北岸做了不少牺牲,但现在她还要首当其冲,受到联邦政府丑陋的阶级战争的无辜波及。
本周四,由于联邦联盟党拒绝支持820元学童补贴(SchoolKids bonus)的立法,遭到姬拉蒂的大肆苛责。她在议会上称:“那些住在悉尼北岸的受宠之人,自然无法体会很多工薪家庭急需救助的疾苦。”姬拉蒂本周告诉亚伯特称“烦请您屈尊到真实世界看一看,走出悉尼北岸的家中与其他地区的居民好好交谈”。而实际上,有数据显示,自2010年当选党魁以来,亚伯特参与了西悉尼28次的社区活动,相比姬拉蒂只有15次。
与亚伯特同样都住在悉尼北岸Forestville街的37岁母亲张蓓丽本周四表示,她也有些话向对总理说。“我们都有房贷要还,我们需要养家糊口,这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现实的生活。有些人为了让孩子就读好学校而搬到这里,他们个人为此牺牲了不少东西。住在这里并不意味着我们所有人都很富裕。”
在从卡巴玛打(Cabramatta)搬到Randwick再搬迁至艾士菲(Ashfield),后来再一次举家搬迁至Forestville后,张蓓丽表示由于房贷负担万分沉重,她已经一年多没有给自己买过新衣服了,现在经常与女伴一起去淘二手货。张蓓丽的邻居Paul Raynaud也表示,北岸居民不应该被不公平地定型为“有钱人”。“姬拉蒂这么说实在太愚蠢了,如果这话事先过过脑子,或许她就不会说出来了。”
实际上,姬拉蒂有关于悉尼北岸地区的这番言论有可能是从财相史旺2005年出版的《邮区》(Postcode)一书中获得灵感的。史旺在书中写道:“悉尼北岸显然聚集着大量的澳洲财富。这些社区没有无家可归者,亦无贫苦的残疾者,很多霍华德内阁成员均在此安家。”
与此同时,一位新州资深工党人士警告联邦工党不要重蹈阶级福利战争的覆辙。“霍克/基廷和Wran在执政时期使出浑身解数吸引选民,几乎不搞什么阶级战争,因此执政大获成功。他们力争每位选民的支持,包括中产阶级选民。而现在,工党似乎正逐渐远离工薪阶级,一些工党议员现在代表着悉尼最富裕的选区,包括Kingsford Smith、Grayndler和悉尼市中心。”
来自覆盖了大部分下北岸地区的北悉尼选区的影子财相霍奇(Joe Hockey)则表示:“总理应该是澳洲的总理,不能只服务她喜欢的地区。澳洲各地都住着各式各样的澳人,(他们有着不同的社会身份和经济背景,)政府不应该根据城区或阶级来对他们进行分类,而是应该把所有人都团结在一起。”
在意识到自己的言论可能引起歧义后,姬拉蒂周四晚些时候接受采访时稍作解释:“我那些话只是针对亚伯特,他代表着全澳最富裕的选区。因此他与自由党议员在议会上当然可以对支持工薪家庭的补贴政策不屑一顾。而亚伯特对自己立场的解释也很可笑,在被问及为什么支持霍华德政府的婴儿津贴,却反对现任政府的学童补贴以及这两种津贴政策有何不同时,他很词穷地回答称‘这两个就是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