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路考?甭问还有第二次啊,那一定是第一次折啦!
嘿嘿,惭愧,还真是这么回事儿。上回说到俺凭着不断刷新网上预约系统,终于抢来一个近在眼前的路考机会:头天中午预约、第二天上午10半上考场。
第二天差不多提前了有半个钟头我就到了ICBC。先在前台报到:出示那张充当临时驾照的“黄裱纸”、登记考试用的车辆牌照号、又交了50加元考试费,然后就坐在一边等。
在这儿得解释一下考试用车。中国驾照路考都是用驾校的车,加拿大不是,因为他们不要求应考者一定要去驾校学习,所以你自己开什么车来,他就用你开来的那辆车考你。
接着说路考那天的事。我这儿坐了没一会儿,就有考官出来点名了。第一个被叫起来的是一菲律宾大妈,第二个是一漂亮的华人美眉,第三个就是我。我一看表,这才10点20啊,不到考试钟点儿呢。看来是人来了、考官又有空儿,就可以考,时间不是那么严格不过,千万别因此认为路考可以迟到许人家提前、不许你迟到,切记!切记!
我那天的考官是一白人老头儿,50来岁,给我感觉是“人老奸、马老滑、兔子老了鹰难拿”那种。在ICBC的大厅里,老头儿笑脸虎似的跟其他同事不时地开着玩笑,可一开始工作,便拿出了一副我是考官、你是考生的“职业面孔”。
我把老头儿领到我的车前,我上车,老头儿不上,站在车头前指挥我:打左转灯、打右转灯、开雨刷、开大灯、开远光灯、鸣笛、比划左转右转和停车的手势,然后又转到车后让我踩一脚刹车。折腾完了,老头儿才钻进车来,把一个小镜子粘在副座风挡上,问我:“准备好了吗?”
我说:“好了。”
老头儿说:“走。”
呵呵,我的第一次路考就这么开始了。其实汽车启动前那一套动作也属于路考的一部分,既是测试你的车辆是否符合上路标准,也是考察你对车辆熟悉与否。
出列治文ICBC的停车场、右转上大路,紧接着又一个右转沿Lansdowne路向东。一直到Garden City路左转向北,见路口再右转,然后沿Alderbridge Way一直向东、上99号高速转向西北。
在高速上跑不过两公里,见出口出来右转向东走Bridgeport路,前行不远左转进Mclennan街往北,至4 Way路口左转,过学校限速区,从Finlayson Dr出来左转上4号路。
沿4号路南行至Bridgeport街左转向东,至5号路右转向南,至Woodhead路左转向东进居民区。前行不远右手边有一个学校限速牌,行至学校门前随路右转至McNeely Dr,然后右转再回到5号路。
顺5号路往北,到Cambie路左转,西行至4号路左转向南,至Alderbridge Way右转向西,至Kwantlen街左转向南,至Lansdowne路右转向西,直行至ICBC东侧的小夹道左转、进小夹道右转、从停车场东入口回到ICBC。
一路上,老头儿“turn right”、“turn left”、“chang lane”的口令缓慢而清晰。除了指示路线外,老头儿不时在手里的大夹子上记着什么。
简短截说,回到ICBC,老头儿指挥我一头扎进一个空车位。车子停稳,我一看表:半小时,没有考足规定的45分钟。
老头儿转过头来看着我,脸上神情从不苟言笑的考官变回了和蔼可亲的邻家大叔,他问我道:“第一次考?”
我说:“第一次。”
老头儿笑眯眯地摇摇头:“No go.”
我也笑了,我说:“我知道我折了。”
折哪儿了?不用老头儿再说,我自己知道。5号路夹Woodhead路是一个闪绿灯的路口(由过街行人控制的信号灯),我接近路口准备左转时,对面也有两辆车驶过来,一近一远,近的这辆车几乎与我同时接近路口,而远的那辆离路口还约有百十米的距离。我在路口减速停车,准备等路口Clear后左转。这时候,我发现对面过来的前车也打了左转灯并开始左转,他左转、我也左转,双方互不打架,于是我踩油门就要往前窜……这当口老头儿一把按住了我的方向盘,说:“你要往哪儿走?看这辆车。”
他指着那辆正在接近路口的后车。这时候,那辆车距离路口尚有数十米的距离。如果在北京,这么大的空档儿我要是不过,我后面的司机能伸出脖子来骂我,但在温哥华,我抢这个档子,就叫“危险驾驶”。
“危险驾驶”在路考中有一次就折了。
回到营业厅,签字画押之后,老头儿把我的“成绩单”递给了我,也就是一路上他在那个大夹子里又写又画的那张表。
拿到路考记录表,我仔细一看:就是没有那个“危险驾驶”,这次路考我也折了!
除了那次“危险驾驶”,我还犯了那些足以使路考失败的错误?
都说加拿大的路考很严格,但是倒底有多严?恐怕只有你自己去考过一回才知道。
关于路考,我本来就没敢奢望能一次通过,因为我一共在温哥华也没开过两天车,而且还不请教练,考上个两三回才过,完全正常——就是请教练练上两、三个小时恐怕也不敢保证路考一次就能过吧?所以,路考先折上几次,就只当是考官陪我练车了。
我在第一次路考中出现了一个“危险驾驶”动作,当考官老头儿抓住我的方向盘喝止的时候,我就意识到这次路考失败了。自己犯了错误,又被抓了一个现行,这个结果咱接受得坦坦的,何况咱早就做好心理准备了呢?
可是,当考官把那张路考记录表交给我、我仔细一看——不瞒家园的朋友们,我真有点傻了:这加拿大路考的严格程度,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料啊!
这张路考记录表分为四个考核部分,即:“路口左转”、“路口右转”、“路口直行”和“一般驾驶”。每一考核部分下面分别列有十几个顺序编号的“记录框”;一个记录框代表一个路口;每个记录框包括ABCDE五个栏目; ABCDE五个字母,分别代表着五大考核项目,即:“观察”、“空间距离”、“速度”、“操控”和“信号沟通”;而记录表的一侧,则列示着ABCDE五大考核项目的详细评审因素,这些评审因素,每一考核项目下少则有4点、多则有14点。
具体的评判方法是这样的:
比如,应考者在从ICBC考场出发后的第1次“路口左转”动作中没有扫视路口,那么考官就要在记录表“路口左转”部分中编号为1的记录框之A栏内记录下一个代号“2”,因为“扫视路口”属于A项考核项目(观察)下的第2点评审因素;
如果应考者在这次路口左转动作中拐弯儿的时机掌握得不好,那么考官还会在记录框的B栏内记录一个代号“4”,它意味着应考者在B项考核项目(空间距离)下的第4点评审因素“车流空档掌握”上存在瑕疵;
以此类推,四个考核部分名下的每一个路口都要这么做记录;
如果一个路口动作中出现了两个以上的错误,就像上面举的那个“路口左转”的例子似的,那么这个路口动作考核就失败了,考官会用笔把这个记录框圈起来;
如果一个考核部分中有4个以上的记录框被圈起来,那么这个部分的考核就整个失败了;
从另一角度说,ABCDE五大考核项目,如果其中任何一项被累积扣除4分以上(多数评审因素是一个1分,也有几个是一个半分),那么这个考核项目就整个失败了;
“四个考核部分”和“五大考核项目”,如果有一个部分或项目失败,此次路考失败!
最后,除了上述这些技术性考核标准以外,如果应考者在路考过程中出现违反交通法规或危险驾驶行为,只需一次,路考就失败了!
听上去很复杂吧?呵呵,��文字来描述表格是有点儿乱,其实这套评判系统并不十分复杂,但是它却足够细致与严格!
拿到我那张记录表,我发现在“路口右转”那个部分内,有5个记录框都被老头儿用笔圈了起来,那表示我在路考中共有5次路口右转动作不合格。显然,“路口右转”这个考核部分我就失败了。而这个部分失败,则意味着我这次路考就已经折了。
5次路口右转不合格?难道我这个开了十几年车的“老司机”连个最简单的路口右转都不会吗?
从记录表上看,5次路口右转不合格,一个共同的错误就是没有做“盲点检查”,也就是那个著名的“加拿大路考规定动作”——Shoulder Check。您想,我都称这个动作为“著名”的“路考规定动作”了,那我在路考中能不做吗?显然,我做了,每次转弯、并线时都做了。可是,既然如此,那么记录表上的这些错误记录又怎么解释呢?
只可能有一种解释:我的Shoulder Check,要么做得动作不到位、要么做的时机有偏差。
仅以这一类错误来举例,其他那些零碎毛病就不说了。在路考过程中,我认为该做的我都做了,而且按我自己的标准来看,还装模作样地挺认真。可是在人家考官看来,我所做的这些根本就不合格,破绽百出!
原本我以为,只要在45分钟的路考过程中扳住了自己,集中精神,不违反交通规则、不出现危险驾驶动作,路考就能过了呢。像是我出现了那个危险动作,怪我自己没Hold住,愿赌服输,心下坦然。岂知仅凭打技术小分儿,我这次路考也铁定折了。
——这就是那张记录表让我看傻了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