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推荐移民收入高技术移民3倍 卑诗大学(UBC)一份最新报告显示,卑诗省的省推荐移民(PNP)抵后更容易赚钱,收入远高于联邦技术移民,PNP的收入是联邦技术移民的叁倍。报告再次触发对两套吸纳移民机制各自优劣的反思。 卑大经济系的报告「移民甄别集中化相对于分散化:卑诗经验的评估」昨日公布。该份由经济系张海敏撰写的报告分析联邦技术移民与PNP移民的甄别机制的异同。 报告称,由于卑诗省传统以来一直是大量移民落脚聚居的地方,故此卑诗省自己定出的移民计划目标并不是吸收更多移民,而是纾缓个别人手短缺的行业。卑诗PNP的要求更苛刻,包括需具备僱主提出的僱用意愿,但PNP的审批时间更快,对于申请人来说,别具吸引力。
报告根据统计局的移民数据库的资料作出统计,发现在抵加后,PNP的收入远比联邦技术移民的收入为高。 在抵 加 1年后,PNP的平均收入是联邦技术移民的3倍。随着抵 加 时间更长,这一差距开始拉近,但仍然不容忽略。在抵加4年后卑诗提名移民的收入仍然是联邦技术移民的双倍。 与联邦技术移民相比,PNP更少具备大专学歷、更可能操官方语言、更可能来自操英语的发达国家,比如是英、美、澳洲等。 至于为什么两批移民收入差距有这么大?经分析后,报告列举出叁个塬因: 1)移民部的数据显示,70%的PNP移民曾经在加拿大读书或是工作,积累了一定的「加拿大经验」。而联邦技术移民则少于20%。 2)报告又发现,PNP移民对于宏观经济衝击的抗拒力远较联邦技术移民高。塬因正可能是PNP需要事先取得僱主的聘用承诺,所以抵加后更少出现失业的情况。 3)报告对PNP的资格作出分析,根据联邦移民计分制来作出衡量,发现大部分同时具备申请联技术移民的资格,也就是超过67分的联邦门槛。但PNP的申请时间更快捷,有可能吸引到最优秀的移民申请。因此抵后更加快适应,赚到的钱更多。 加国移民来源国或巨变 报告的总结认为,目前未有充分证据支持抛弃联邦机制,但报告的发现可以让主政者深思,由僱主参与甄选移民是否会让人力资源得到更为充分的发挥以及运用? 另外,报告又怀疑,根据僱主需求吸纳移民是否会衍生出更多来源地歧视,并使本国移民来源国组成发生巨变,由目前以亚洲移民为主,变成欧美移民为主。 报告质疑:赋予僱主更大自由拣选移民,会否令本国的多元文化褪色? 联邦技术移民被康尼说得如此不堪,其实表现并不差 不过也有媒体报道称,事实上移民部自己的统计数据显示,现行联邦移民制度并非如此不堪,以康尼批评最力的联邦技术移民为例,尽管初期收入低於有预先工作安排的PNP移民,但抵加拿大五年后,联邦技术移民的平均年薪反而高过PNP移民2000元到7000元。评论人士称,康尼只选择对他目前采用对推行政策有利的数据,故意抹黑技术移民,不由得不令人怀疑其人格信用或别有用心。
主流终于说真话啦:与移民政策无关 与种族有关 加拿大学者反思本国移民政策为何不如澳大利亚成功,并发表研究指出,所谓澳洲移民政策比加拿大优越只是障眼法:澳大利亚新移民收入接近本地人,只是因为澳大利亚的新移民政策导致了移民在种族构成上的转变。 在澳大利亚推出新移民规定后,来自亚洲的移民增长变得相对缓慢。澳大利亚接受的亚洲移民人数不如加拿大吸纳的多,而澳大利亚接纳的英国人则比加拿大多得多。 研究也指,在来自中国的移民当中,无论是通过澳大利亚的资格预审并移民到澳大利亚,还是通过加拿大的积分制度或家庭团聚计划而移民到加拿大,移民后所取得的就业成绩都相差无几。这也意味着,移民成功与否,其实与移民政策有多优越关系不大,而与种族有关。 移民部长康尼(Jason Kenney)最近宣布,将对加拿大移民制度进行全面最终改革。相信加拿大政府很可能拿澳大利亚的移民模式进行借鉴和参考,并且将其中的部分元素应用到加拿大的移民制度之中:即引进更多以英法为母语的欧洲移民,减少亚洲移民。 加拿大移民政策是否应向澳洲学习? 渥太华卡尔顿大学公共财政学教授弗朗西斯•伍利(Frances Woolley)上个月在《环球邮报》在“Economy Lab”博客中发表评论文章,对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两国的移民制度进行对比和分析。 伍利指出,乍一看,澳加两国在移民制度方面是非常相似的。澳大利亚约五分之一的人是在国外出生的;加拿大也差不多。澳大利亚实行的是以积分制为基础的移民制度;加拿大亦然。 即便如此,但是加澳两国移民的就业情况却大相径庭。加拿大近期的移民在劳动力市场上遇到了重重阻力,除了找工作不容易,而且即使在找工作后,加拿大移民的平均收入比本地出生的加拿大人要低得多。与此相反,澳移民与本地出生的澳洲人之间只有较小的收入差距。
移民部长杰森•康尼(Jason Kenney)非常热衷于向澳大利亚“学习“ 争取以英法为母语的欧洲移民 澳大利亚移民如此成功的秘诀? 滑铁卢大学教授米卡尔•斯库特鲁德(Mikal Skuterud)和澳籍合著者安德鲁•克拉克(Andrew Clarke)在最近发表的研究论文试图探求和了解澳大利亚移民如此成功的秘诀。 澳移民的辉煌成就应归功于何处?是否与该国经济增长的骄人业绩有关?或是因为澳大利亚工资水平的决定因素与加拿大有所不同?其实都不是,而是由于澳洲近年推出的新政策。 伍利称,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澳大利亚在移民体制方面进行了两个重要的改革。首先,根据新的移民政策,所有申请移民澳大利亚的人必须通过英语语言测试。其次,移民制度改革后,对以注册执业人士(如牙医、护士、工程师)的身份申请移民进行预审,以确保他们的职业资格证书符合澳洲的相关标准。 澳大利亚推出新移民规则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和加速澳移民在就业市场上的成功。
澳大利亚决策者的思路是: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一开始就具备流利英语能力的移民,自然可避免那些常常让非英语移民挫败不堪的语言障碍。同样,通过对移民申请人的专业资格和职业证书进行预审,可以加速他们抵澳后融入其专业领域的过程。 这样一来,移民很快便能找到与自己教育或从业背景相符的工作,而不必凑合着当出租车司机。 对来自中国、印度和英国移民男士三组人的调查 为了判断澳洲的移民政策是否成功,克拉克和斯库特鲁德对三组人——来自中国、印度和英国的澳移民男士——展开了调查。 由于澳大利亚要求中国移民通过严格的英语测试,同时还要求他们拥有和澳大利亚相等的职业资格,因此从理论上讲,与来自中国的加国移民相比,这群澳移民应能取得较好的就业成绩。 至于来自英国的移民,情况就不大一样。当然,英国人通常会有一口流利的英语,而且他们在英国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一般都符合澳加两国所规定的要求。因此,就英语水平和职业资格对这些移民进行预审与否,关系应该不大。所以可以推断,对于来自英国的移民来说,不管是移民加拿大还是澳大利亚,其所取得的就业���绩应该大致相同。 印度的情况则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印度是一个广泛使用英语的国家,但印度的职业资格水平未必总达到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标准。但是全盘考虑的话,由于澳大利亚执行资格预审环节,而加拿大没有,所以就印度籍移民在澳加两国的就业前景而言,前者应比后者更好一些。 理论如此,那么实际呢? 实际上,克拉克和斯库特鲁德并未发现任何证据能够证明澳大利亚的移民政策有助于该国移民在劳动力市场上取得成功。研究结果显示,在来自中国的移民当中,无论是通过澳大利亚的资格预审并移民到澳大利亚,还是通过加拿大的积分制度或家庭团聚计划而移民到加拿大,移民后所取得的就业成绩都相差无几。 那么,加国移民的平均成就为什么会逊于澳洲移民呢? 新移民政策导致了移民在种族构成上转变 克拉克和斯库特鲁德认为,澳大利亚的新移民政策导致了澳大利亚移民在种族构成上的转变。在推出新移民规定后,来自亚洲的移民增长变得相对缓慢。 近年来,澳大利亚接受的亚洲移民人数不如加拿大吸纳的多,而澳大利亚接纳的英国人则比加拿大多得多。 由此可以推论,澳大利亚移民的就业表现之所以如此之好,是因为其祖籍构成使他们更快速地同化到新的国度和社区中。 联邦移民部长杰森•康尼(Jason Kenney)最近宣布,将对加拿大移民制度进行改革。 届时,加拿大政府很可能会拿澳大利亚的移民模式进行借鉴和参考,并且将其中的部分元素应用到加拿大的移民制度之中。 移民政策好坏争论,对申请人英语要求:是一个伪命题 加拿大移民部长康尼可谓移民申请者的屠夫:在他的治下,从技术移民到投资移民,从配偶团聚到父母团聚,寸草不生。 康尼深知如果所有的移民类别申请者团结起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将给自己造成巨大的政治压力。因而每次都是通过分化各移民类别,并挑起所谓移民政策好坏的争论,这样他就可以稳坐钓鱼台,实现自己反亚裔移民的秘密时间表和最终目的。 康尼的各项措施及宣布,总是精心策划,先在传媒上广泛放出「没有人申请」、「申请造假」等消息,大打舆论牌,然后再针对某个类别「开刀」,採取「胡萝蔔加大棒」及「分而击之」的策略,打击一批人又拉拢另一批人,分化各类别申请者,并挑起已申请和未申请的矛盾。 移民律师王仁铎则说,移民部长现在权力很大,他爱增加那一类移民,又或者新创类别,完全自己决定,不受国会监督,但他认为,移民部历次改革的目的,为的只是吸引说英语的技术移民,英文非母语的申请人,并不是他们想网罗的目标。 王仁铎并表示,保守党移民部偏好英语为母语的申请人,已存在很长一段时间,现在各种宣布,只是让移民部加速吸引英语为母语的申请人而已。 (责任编辑:无忧雅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