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半个月前,就接到通知,说女儿学校要开家长会,就在今天,时间在下午5点至8点之间。 第一次参加加拿大的家长会,心情有点激动,因为未知的新鲜。 老公下午5:15从办公室抽空出来,回家接了我,立马驶向学校。 学校已经停满了车,就连附近的马路旁都停了一排排的车,全是来开家长会的;还有所有的老师,这时候也都留在学校,等着和家长见面谈话。 一进校门,里面就有几张台子,上面摆放着N种点心饮料,后面站着自愿义务帮忙的学生。另一张台子后站着两位老师,一见有家长进来,就热情地递上学校的地图,和各位老师名单,以及他们所在的教室号码。
俺们一拿到地图和老师名单,就先用笔对照着女儿的成绩报告单,把她的8位老师的名字,和刚才发的名单对照,找出他们现在的教室;再看地图,妈妈啊,这么没有规律的复杂设计,要是没有一点清醒的头脑,和犀利的眼神,还真不好对号入座嘞。 老公花了好几分钟,终于把几个老师的“据点”标注了出来。
于是,我们开始在楼道里,左右穿梭,前后打探,终于找到了第一间教室。 教室门口坐着两名学生,确认我们要找的老师教室都没错后,就让我们先填桌子上的表,上面按照每5分钟为单位,依次签下名字的家长,在相应的那一格里,就知道和老师见面的时间了。我们填时,预约时间已经是6:05,距离会见还有半个小时。俺们接着去找下一个老师,去作预约。这回门口的男孩告诉我们,老师暂时不在,请先签名预约时间,结果轮到我们写下名字的那栏,时间是6:10分;于是往返N次,终于找到第三间教室,会面时间在6:30。看着和我们同样,像没头的苍蝇乱转的其他家长,只好苦笑笑。这和国内开家长会时,家长们整整齐齐的坐在孩子固定的教室里,双腿并拢,挤挤唉唉的坐在孩子的小凳上,听老师那千篇一律的发言,感觉完全两样啊。俺的方向感很差,所以还是觉得至少国内的家长会有一点优越,那就是不用这样费劲地去找教室啊。
看看时间已经接近6:05了,赶紧又回到第一间教室,在门口等待和老师的会面。
这就是学校走廊,两边分别是不同的教室,走道两侧一格格的是学生的储物箱。和电影上的一样,学生们没有固定的教室,而是不同的课程,要去不同的老师那里,所以一到下课,就见学生们在熙熙攘攘的在楼道里穿梭,忙着去找下一间教室,而暂时不用的东东,就可以放在这个储物柜里锁好。据说,学生刚开学的第一个星期,学生不能准点到教室是正常现象,因为大多是不熟悉地形,时间都在找教室上耗费掉了。不过也有个好处:学生不用做课间操了,找教室本身就是很好的锻炼。
教室门口,当义工的学生让俺们填的预约表格。 很多孩子在做作业,也有的在看书。好几个是中国人的面孔,感觉挺亲切。
在乐器课老师门前等待时,拍下的墙上的各种奖牌,是这个学校的乐队参加的一些活动的纪念。
在教育音乐节上获得的奖牌
2006年在华盛顿特区的遗产节(这儿的节可真多)上得的银牌。 其实这个学校最强的还是数学。据说这个学校不光是温莎最好的高中,就在全加拿大,也是排在前十名的。 想想在国内,要想进个名校,那还不得把父母的心血榨干啊?现在俺想到女儿小升初时的情景还虚汗直冒呢。
轮到我们了,每个老师都很热情,会谈的气氛很轻松,老师坐在课桌一边,上面的笔记本电脑展示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立柱图清晰地显示孩子的进步幅度。 虽然女儿的分数在我看来不太理想,但每个老师都很肯定孩子的努力,大部分课程给的评语都是优(excellent),也有些则给的是良(good).他们唯一要求女儿的是:不要羞涩,不懂就问,积极发言,参与讨论。这恐怕是很多中国孩子的通病吧,因为语言问题,理解比较差,也就害怕胆怯,不主动去问。但是老师说,学校有专门的老师和教室,为非英语母语的学生提供一对一的帮助,甚至考试也可以去那里考,允许借助字典等工具,考试时间也会适当延长,这还是相当人性化的安排的。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只和英语、历史、电脑、科学和音乐几个老师见了面,每个老师给人的感觉都很随和,说的话也都给人信心和温暖,让家长充满了希望。他们没有废话,直接指出孩子的弱点,给出建议,然后说:“没问题,孩子进步很大。”有这样的老师,想让孩子厌学,恐怕也难。 在同音乐老师谈话的5分钟内,老师也是希望孩子多交流多沟通。听说我们想让孩子加入乐队,老师一口答应,只是现在有点太迟了,学期到圣诞节就结束,所以只好等到明年了。俺对女儿的长笛还是很有信心的,因为听一个朋友说,她在另一所学校上小学的儿子,还是到了加拿大才学的,考了6级,就已经是他学校演奏长笛最好的一个了,经常随乐队出去演出。他认为,国内的音乐考级质量,比这里还要高,按他的说法,那就是“国内的8级,在这儿就是10级!”俺不为别的,就为了让女儿多点社会活动,多出去走走。 (责任编辑:无忧雅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