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不团结真的就没有明天
(呼化)读了黄河边《不团结就没有明天》一文(见下文),感慨颇深,不曾想温哥华老年协会内斗斗得这样惨烈,这样势不两立、不共戴天!
说实话,每每听到华人内斗的消息,已不足为奇。中国人的窝里斗薪火相传,走到哪带到哪,无论什么样的组织和团体,有大智的竞争者常常不竞争,因为用不了多久竞争对手内部就会自动瓦解,这仿佛已经成了一个规律。几年前有人不服此言,表示自己的组织很多年来就很团结,可是没过两年,也一样分崩离析。看看世界各地的华人组织,哪个不是这样?所不同的只是时间长短而已。因此,当某些初生牛犊热血沸腾地高喊要领导这个,领导那个的时候,明眼人常常付之一笑。你拿什么去领导?靠什么样的民众去团结在你的周围?
然而,这一次内斗却不同寻常,正如黄河边文章中说的:“从华埠打到省府,从省府打到最高法院,打得天昏地暗、 打得轰轰烈烈,打得意气风发、打得两败俱伤。一直打到聘用的律师挂靴、调解的共同主席辞职,打到法庭规定的联合选举日期被一改再改。”
看到这里,原有的冷眼旁观就不得不变为怒目而视了。你们在为何而战?为真理吗?为民主和自由吗?为全体华人的切身利益吗?且不管你们为何而战,当战事无法解决,两派无法和解的时候,那么就应听从法庭的裁决,这是在法治的社会,没有任何人可以逾越法律的界限。如果连法庭都予以藐视,法规都予以打破,那就是无法无天,要吞食恶果了。
生活在西方社会,最震撼人心的就是这里的民主与法律制度,无论是总统、高官、富豪、贵族、名人,或是其他什么样的人,一到法律面前,都不得不“摧眉折腰”、“俯首称臣”;即使你再有不满,法庭的判决也必须遵从。否则,法律就将会把你打翻在地,永世不得翻身。在西方社会,法律是一片神圣的“天”,是人们心中不容置疑的圣地。可是,这些年,加国的法律基石被一些无知也无畏的新移民一次次撼动,原有的文明规矩被野蛮的恶习一个又一个打破。于是,加国的移民法、以及其他政策法规一次次地针对新移民行为加以变更、调整。而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当这个限度达到极限之时,会不会再来一次排华?
能够移居加国的长者们无论是学识、资历还是经验都堪称同龄人里的佼佼者。不远万里、远渡重洋移居到这里,本应该享受天伦之乐,安度晚年;本应成为子孙们心目中宽仁、智慧的楷模。可为什么还要为一些权利和私欲斗得你死我活?由此看来,文革余毒已深入人们骨髓,文革时期的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已变为一些人的自觉行动,一有时机就会死灰复燃。文革时期的斗争无休无止,竞争不择手段,做事没有底线,等等恶习已非一朝一夕可以铲除的。
或许誓不罢休的斗争者们已做好了为“真理”而献身的准备,因为过去的传统教育就是“为革命而英勇牺牲”。可是要搞清楚这里是加国,而非故土;现在是2011年,而非文革旧日。自己窝里斗斗就罢了,为何要闹得满城风雨?相信长者们定居在这里都已子孙绕膝,盼望你们的孩子今后能享受平安与快乐。可是,当你们用不遗余力的争斗,把华人的名字和藐视法庭联系在一起的时候,等待的将是加国的法律再一次针对华人而修改,其他族裔对华人将发自心底地厌恶和痛恨。常言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人欠债,后人偿还。为了保护华人的声誉,为了你们的子孙不被排挤歧视,暂且抛弃一己私利,歇歇大闹天宫的斗争精神,给晚辈们做出一个好的榜样。既然最高法院已经再次把两派联合选举日延期到9月初,那就尊重判决,一切让选举来说话吧。正如诗里说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不团结就没有明天
(黄河边)假若天天看大陆的新闻联播,感觉英特纳雄奈尔就快实现了。若隔三差五了解一下温哥华老年华人协会旷日持久的内斗,就会发现“文革遗风”不经意中在温哥华侨社已经盛行好几年了。
还记得6年前的那个春天,有一篇《黄昏的激情》文章,这是所有华文媒体中第一篇报道新成立的老年协会的长篇通讯,据说曾经温暖和激励过许多大温华人。可是好景不长,文中被采访的两位正副会长,一年半后就分道扬镳,如今一个驾鹤西归,一个沉疴缠身,但缘已尽、情未了,人已去,忿尚存。厮杀依旧,分歧未消,被薪火相传的不是团结携手而是继续的奋勇互斗。
眼看8月21日卑诗省最高法院重新规定的两派联合选举日期临近,近日又传出再次延期到9月初的决定,表面上只是日期的更动,实质是背后的较量还在继续激烈地进行。因为,最高法院4月份的裁决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尊重,两派至今无法就联合选举的细节达成一致意见,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选举,我看悬哪!
在司法面前表现得如此强悍,我真服了这帮老年人,个个都是“硬骨头六连”转业的,人人都是学习毛主席《论持久战》的读书标兵。
从老有所乐到老有所斗,温哥华老年华人协会两派实现了一个并不华丽的转身。如此“窝里斗”堪称是个经典之“斗”,场面之壮烈、情节之跌宕、手法之老辣,创下了加拿大华人社团许多之最:持续时间最长、作战年龄最大、参与人数最多、平均文化最高……从华埠打到省府,从省府打到最高法院,打得天昏地暗、打得轰轰烈烈,打得意气风发、打得两败俱伤。一直打到聘用的律师挂靴、调解的共同主席辞职,打到法庭规定的联合选举日期被一改再改。
究竟有什么消不了的气、解不了结、灭不了愤?姑嫂吵架,家长里短,嗓门虽高、是非难分。都是人民内部矛盾,眼下都是尚未“社团登记”的“非法组织”身份,一句话,都是一个战壕的落难弟兄,争啥子啊?
纵观华人社团每次争斗,几乎都是领导权之争,都是分裂和反分裂、官僚和反官僚、斗争和继续斗争的问题,会员群众基本上都是受蒙蔽被上当的主儿。说白了,那种开会一言堂、选举等额制、斗争文革化,以及大头头圈阅、小圈子拍板的“衙门气”,甚至把会员当战斗员、当阿斗、当工具,用“党文化”对付多元文化、用民主集中制抗衡自由民主制,矛盾能消弭吗?天下能太平吗?
毛泽东说过,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如果方向偏了、立场歪了,殊途要同归就难了。以我之见,老年华人协会的问题并不复杂,无非是全面落实高等法院的判决精神。首先,两派负责人“内阁”总辞推出若干双方联合选举的协调人做“看守”,然后,9个分会民主推荐候选人并召开联合选举大会,不记名选出首领。要明确:谁要再搞花花肠子,就是对抗司法,就是害群之马。
这是一次契机,一场转折,也是老年华人协会实现“民主转型“的关键时刻,如果最高法院的决议不被充分尊重,最终受伤害的不仅仅是老年人,而是加拿大的民主制度。但愿,这次是“最后的斗争”。
越老越掐是个糟粕。人生不售来回票,失去的便永远不再有。有一句话愿和协会两派领导共勉:“不是大家老得太快,而是聪明来得太迟。”
两派很多骨干当年都是政工或技术干部,大家熟悉的《国际歌》中唱道:“这是最后的斗争”,关键是后面还紧接着是“团结起来到明天。”不团结,便没有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