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导航
- 第1页: Thriving or Surviving
- 第2页: Social Isolation
- 第3页: Culture Difference
- 第4页: Culture Shock
- 第5页: Culture Iceberg
- 第6页: Social Etiquette
- 第7页: Introducing Yourself
- 第8页: Introducing Others
- 第9页: Handshake
- 第10页: Greetings and Responses
- 第11页: Compliment and Response
- 第12页: Telephone Etiquette
- 第13页: Cell Phone Etiquette
- 第14页: E-mail Etiquette
- 第15页: Language Barrier
- 第16页: Sense of Humor
- 第17页: Enjoy Different Weather
- 第18页: Enjoy Different Food
- 第19页: Respect Multi-Culture
- 第20页: Magic Words
- 第21页: Embarrassing Moment
- 第22页: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 第23页: (In)Direct Communications
- 第24页: Body Language
- 第25页: Giving Feedbacks
- 第26页: Appreciation
- 第27页: How to Say No
- 第28页: Volunteering
- 第29页: Table Manner
- 第30页: Tips
- 第31页: Go Dutch
- 第32页: Be Kind in Public Area
- 第33页: Potluck
- 第34页: Alergy
- 第35页: Invitation/Baby Sitter
- 第36页: Dress Code
- 第37页: aby Shower
- 第38页: Gifts
- 第39页: Food Bank
- 第40页: Christmas Bureau
- 第41页: Suit Yourself
- 第42页: Carpool
- 第43页: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 第44页: ECO Station
- 第45页: Garage Sale and Yard Sale
- 第46页: Tax and Benefits
- 第47页: Family Doctor
- 第48页: Alcohol and Cigarette
- 第49页: Aboriginal People
- 第50页: Casino
- 第51页: Consumption Concept
- 第52页: Children’s Education
- 第53页: Education System
- 第54页: Trust System
- 第55页: Family Violence
- 第56页: Discrimination
- 第57页: Public Transportation
- 第58页: Lost and Found
- 第59页: Driving Etiquette
- 第60页: Cab and No Hitch-Hiking
- 第61页: Jaywalk and Pedestrians
- 第62页: Mind One’s Own Business
- 第63页: Appointment/Punctuality
- 第64页: Commitment
- 第65页: Confidentiality
- 第66页: Privacy and Gossip
- 第67页: Canadian Taboos
- 第68页: Time Management and Stress
- 第69页: Small Talk
- 第70页: Positive Attitude
小编注:网友《又见炊烟》的这篇长文详细解析了加拿大移民生活,职场礼仪和文化现象。作者以一个英文关键字为题,逐一解析背后的生活文化现象,中间夹杂着作者自己的亲历经历和心得体会。这70篇小文覆盖加拿大生活,职场,文化的方方面面,无论新老移民读之后必有所得,可谓加拿大移民生活的文化解析圣经。
加国文化讨论与分享:前言
我的侄儿程鹏(Peter)今年第一年来加拿大读高中,对于这里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和期待,也常常为中加文化的不同而带出很多的话题。
例如为什么这里都是车让人?为什么去别人家吃饭还要自己带菜?为什么别人结婚生孩子要按照别人给的清单买礼物?为什么送礼物要给别人收据?为什么每天放学老师要感谢学生们等等。
为了让他更好地了解这里的文化,适应新环境,更好地融入这里的生活,每个周六下午我跟侄儿和另一个高中生安文一起就这些为什么,以及加拿大不同场合的社交礼仪展开很多讨论。
讨论中我尽量让他们使用英语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积极参与,既练习口语,也了解很多这里人的风俗习惯,从而达到更好地入乡随俗的目的。
在跟孩子们的讨论中,我自己也学到很多东西,孩子们的很多观点很天真,也很可爱,现就我们讨论的一些话题与大家分享,这只是我们小组讨论的一些个人观点,可能对刚来加拿大的人有些参考,我们欢迎持有不同观点的人提出不同的意见和分享。
加国文化讨论与分享1:Thriving or Surviving
Thriving or Surviving?是在团队中左右逢源,还是在夹缝中苦苦挣扎求生存?
Thriving中文是繁荣兴旺的意思,加拿大雇主很喜欢用这个词,是希望雇员除了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出色完成本职工作外,还要更好地融入团队,左右逢源,做得更好。为了能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这个词,我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随便文字还是图画都可以,表达出他们对这个词的理解。Peter用英语写下他对这个词义的理解,而擅长画画的安文则用一幅画来表达,两个表达得都不错,对这个词的理解也都很到位。
而Surviving 这个词则是形容那些整天忙里忙外、累死累活、却因不善与人沟通和相处,怎么做都不讨好的人,总在夹缝中苦苦挣扎求生存。
在加拿大,雇主希望员工具有很好的团队精神,是团队精英。那种一味埋头苦干,完全不与人沟通的书呆子很难被接受和欢迎。我们周围不乏那些智商IQ(intelligence quotient)和学历都超高的人,却在职场上发展得不是想象得那么顺利,原因皆因高智商能让你高效地学习,快速地记忆学到的知识,在各种学术考试中脱颖而出。但如果欠缺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即情商EQ (emotional quotient) 不够高,不善于表达、沟通和与人相处,在团队中不合群,你的高智商便让你成为孤岛上的寂寞高手。现在的职场,情商和智商并重的人,往往是职业发展更加顺利的人,如果你再具备一些逆商AQ (adversity quotient),就是对待逆境的态度和摆脱逆境推动人生发展的能力,这种高逆商可以化逆境为顺境,这样更是锦上添花。
因此,我们要想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在职场中左右逢源,除了需要具备专业知识这些硬技能之外,更要学会与人沟通和相处的软技能,以及以积极的态度面对逆境,化挑战为动力,扭逆境为顺境,从而达成职业理想。如果说智商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情商和逆商则是可以培养的,通过后天的努力和历练可以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