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级的医院
只有三千多万人口的本国,无论在人口、经济、科技或政治影响力均落后于美国,可是讲到医疗制度,相信仍是全世界最好的了。
经常采访多伦多病童医院(Toronto's Hospital for Sick Children)相关的活动,令小记实在赞叹这所比五星级酒店环境更舒适的医院。 纵使没有鹅肝酱、法式田螺……等美食,但一所标准音响效果的电影院、电脑游戏室、桌球室、婴儿游戏室,还有最新增添专为癌症病童而设的天台心灵花园,让病童与家人可在悠闲憩静的环境下共聚天伦,享受每分每秒的温馨,让不幸的孩子们勇敢面对人生,毋惧明天。
除了在每个治疗不同病症的区域经过悉心设计,外在粉饰得令孩子们尤如置身童话般的感觉外,在实际治疗方面,多伦多病童医院更是拥有世界一流的医疗器材及医护人员。
曾经在多伦多病童医院医学实验室工作多年的现任香港大学校长徐立之博士亦是凭在该院实验室研究工作而获诺贝尔医学奖提名,正是与病童医院见证互相的成就。
患病留院的病童虽然不幸,未能与同龄健康子们参与正常活动,但相比在亚洲,甚至邻近的美国患病孩子们,加拿大的病童在本国最佳医疗保健系统下享受五星级设备接受一流治疗,实在是不幸中的大幸。
纵使在社会上仍有很多不公平事情发生,但已经是世上幸福指数数一数二的国度。
为加国医疗制度表表功:著名的病童医院急诊记
(杜若)女儿在2009年三月经历过十几天的发烧和咳嗽。 十二号开始发烧,去看医生,说观察几天,如果还发烧再回来。之后几天吃一些非处方退烧药。 十四号又去看医生,这次给开了抗菌素。十九号退烧,开始去学校,继续完成抗菌素。 二十二号晚上又开始发烧,一度冲到40.5 度。 二十三号晚上咳嗽了一整晚,二十四号又去看医生,并拍了X-Ray。二十五号女儿的X-Ray结果出来了,说是支气管炎,又说可能肺炎。问医生要了X-Ray的报告,又开了抗菌素。女儿这样反复使我有点紧张,决定在吃药 之前去看一下大名鼎鼎的病童医院的急诊。二十五号下午,把老公从Office叫回来,我们一行驱车来到了SickKids hospital。
下面是病童医院的介绍(从他们网站抄来的)。
The Hospital for Sick Children (SickKids) is recognized as one of the world’s foremost paediatric health-care institutions and is Canada’s leading centre dedicated to advancing children’s health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patient care, research and education. Founded in 1875 and affiliated with the University of Toronto, SickKids is one of Canada’s most research-intensive hospitals and has generated discoveries that have helped children globally.
说来很有意思,我第一次知道这个医院,还是源于各种募捐。好像走到哪里都有这个医院的募捐活动。街道上的,超市里的,单位里的。我们在加拿大的第一募捐也是捐给了它。以后基本上每年都捐 点钱给它,虽然数目很小,也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到医院时是下午四点零九分,医院有专门的停车场,当然是收费的,而且很贵。这里一定记住,拿上你的Parking ticket,看完病请护士盖章,就只需付十几块钱了。不然按照它的收费标准,急诊室等 十几个小时是常有的事,光停车就花去很多钱。停好车,上楼,急诊室就在大门的右手边。赶快冲进去,跟随地板上的卡通大脚印来到Triage Nurse,交上女儿的健康卡,开始了漫长的等候。这里的处理程序和其他的急诊室不大一样,其他地方在进入急诊室前,就接触一次护士,之后一直等到叫你进去。 这里是先一个护士登记你的健康卡,过一个小时左右,被叫进一个房子登记详细的病情,再一两个小时之后,进另一个房子护士才给女儿做详细的检查,因为女儿还在高烧,并且小脸烧的通红给了退烧药。之后又出去等候。这样的互动使我们觉得等待也不那么着急和烦躁了。再加上还有一些志愿者一会问女儿要不要画画,一会过来给发个小玩具,也分散了女儿的注意力。这些志愿者胸前佩戴“Ask me”的标志。因为女儿咳嗽和高烧,我们在八点多被叫进了急诊室。急诊室被分隔成好多Unit,每个房间都有电视,洗手池,各种叫不上名的医疗器械。墙壁上是各种卡通壁纸,非常温馨。
我们被分到重患者房间,我想主要害怕传染。女儿这时已退了烧,又变得活跃起来,马上坐到床上看TreeHouse。刚打量完房间,就进来一个护士,给女儿又做了一遍检查,女儿这时眼角下出了好多像雀斑大小的小红点,请护士看了一下,之后她又回来给女儿做了尿检。 等待期间又有志愿者进来讲了个故事给女儿。大约九点半左右,医生终于出现了,我详细地讲述了这十几天的病情,并呈上X-Ray报告,医生又详细地检查了一遍,并着重查看了女儿脸上的Rash,最后告诉我说,因为已有X-Ray,就不在做x-ray了,脸上的rash是因为激烈的咳嗽引起的,只是在眼睛下面,如果延伸到胸上和腿上就要小心了。等尿检出来,如果没事就可以走了。医生大约在我们的Unit待了二十多分钟,非常详细地检查和耐心回答我们的问题,这和我们五分钟被打发掉一点也不一样,难怪那么多的人心甘情愿给它募捐。大约又等了二十多分钟,护士来说女儿的初步尿检没问题,进一步的尿检要五天才能出来,有问题他们会给打电话。但我们要等医生的Discharge report(出院报告)。
因为女儿已没事了,所以我们被换到另一个Unit,我想是轻患者。这样在大约十点十分,我们来到另一个房间。此时我们已经放松了神经,轻松地看着电视。这时对面房间的妈妈和儿子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儿子大约不到一岁,身上除了Diapper外全是各种管子器械,妈妈坐在床边专注地看着儿子,像一尊雕像一样一动不动。大概感觉有人在看她,她抬头冲我笑了笑算是打招呼,在看到她眼睛的一瞬间,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我从没看到过这样的眼神,充满了爱怜,充满了伤心,充满了绝望。我的泪突然喷薄而出,为她,为我,为天下所有的妈妈。 十点四十二分,医生来到我们Unit,说我们可以走了,但是还要给我们解释下出院报告,需要一刻钟,问能不能去X-ray室,因为房子要给下一个在外等候的病人。来到X-Ray室,医生详细地解释了我们的报告,嘱咐我们开始吃家庭医生开的药,以及病情没有好转该怎么办。这样十一点钟,我们踏上了回家的路。 总共在医院呆了快七个小时。
车子静静地行使在DVP上,女儿已睡着了,望着皎洁的月光,我的眼前又浮现出那个妈妈和她的孩子,心里默默祈祷,有这么好的医生和这么先进的医疗设备,孩子一定会康复的,妈妈会重现美丽笑容的!
说说我们家在加拿大看急诊的经历
(两只小猪)都说加拿大急诊室等候时间长,等个十几小时才见到医生是家常便饭。对此,我身有体会。不过我这里是要为加拿大的医疗制度表表功。今年是特别倒霉,LP生了双胞胎后,四个月里急诊室去了四次,两次为了老二,两次为了LP(老婆)。每次我都去了,等候时间从0分钟到5小时,其中最后一次LP还没见到医生,和护士谈谈后觉得再等下去时间太长了,就回家了。不过即使是那次,在等的时候,我的心里除了焦急,也是充满感激的,因为我知道医生和护士在为更紧急的病人忙碌着。
就说我老二的经历吧。他们俩生下来就因为呼吸较弱住NICU(newborn intensive care unit),住了十几天,总算可以出院了。谁知老二满月体检时,发现一个脚的血氧很低,说是有生命危险,拍了X光后就转急诊室了。急诊室里他的儿科医生和另外一个医生为他会诊,还有4、5个护士围着转。初步断定是心脏有问题,但该医院条件有限,没法进一步检查,要转Toronto Sick Kids Hospital。先只能作输氧,降血压的抢救。11点多进的急诊室,下午2点多总算等到了,专门负责运送病婴的救护车。
救护车带走了宝宝,我自己驱车去。我几乎和救护车差不多时间到,宝宝已经在Sick Kids Hospital的NICU了。然后就给他做心脏超声波。一做做了两三个小时,宝宝真可怜。最后医生们确诊了问题所在,当班的医生给我看了超声波的图片和图像,耐心地解释了问题。是个年轻医生,最后做手术的也是年轻医生。手术最快明天,如果排得出的话。果然第二天一早,在我还没从我家出发去Toronto的时候,医生就来电话��,当天上午可以做。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都通了话,大意是讲讲可能的意外。我们赶到医院时,手术已经开始了。手术大概要四五个小时,对医生说是心脏小手术,但对我们父母来说是心都提到嗓子眼了。感谢,一切都很成功,下午两点多我们就也看到宝宝了。从去医院检查发现问题到手术完成,只有27个小时,不能说这加拿大医疗制度效率低了吧?
之后宝宝在Sick Kids Hospital的NICU住了三个星期,其间每天后专门的护士照看,如果父母放心,完全可以不用亲自去看。回家后老二因为鼻塞又去过一次急诊室。这次因为有上次手术的记录,虽然不是大毛病,也很受重视,马上就送进去接受处理了。
所以说,这急诊室也并非都是要漫长等待的,真正危重的病人还是能得到及时救护的。而且对加拿大的免费医疗制度,我们也充满了感恩。从生产到两个宝宝住NICU,到心脏手术(Sick Kids Hospital可能是全世界最好的儿童医院之一了),如果放在国内可能要十几万RMB了。在这里,我们没有化一分钱。总之,从我宝宝的经历上也可以看到这个制度好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