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大连的王林移民加拿大四个年头,铲雪生意做了三年,第一年捡了个铁锹就去帮人铲雪, 第二年就买了铲雪车以及撒盐机,这个冬天接到四十多个客户,还请了位雇员。 用王林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鸟枪换炮,公司一年比一年发展壮大。
铁铲完成18家铲雪活
王林在国内曾是退役军人,移民后先是做砍树和铺草皮的工作,夏天有活干了,冬天闲着没事干,王林开始捉摸冬天得干点啥。他发现家家户户都需要铲雪,就到处插牌子招揽铲雪的生意,或者联系因砍树和铺草皮结识的客户,第一个冬天接到18家铲雪的生意,从第一家到最后一家的距离有120公里。当时移民不久,经济上不太宽裕, 王林没舍得买铁铲,捡了一把修一修就去给人铲雪,后来他自己制作了一把大铲子,木头的倒也挺管用,效率提高不少。
靠手工铲雪,纯体力活,回忆起当年的辛苦,王林颇为感慨:累到什么程度不知道了,反正是外面下着大雪, 零下多少度也不知道,从头到脚全是湿的,做得长的时间12个小时,最不好的下了雪铲完以后还要下雪, 这样的话白天都不能睡觉,人家一来电话你还得去给人家铲。
虽然付出了超常的体力,王琳在家算了算账:一共18户,每家去了22次,每家四百来块,一共收入约六千块。 王林总结这个还是有市场可做,于是,他盘算着来年冬天怎样将生意做大一些。
第二来配齐铲雪车铲子撒盐机
第二年王林的客户开始多了一些,但是他还不敢买车,等到11月份,客户越来越多,不买车不行了,王林开始在市场上找车,花了好几万买了个车,又买了撒盐机,这一套尽管装备不是很高,但算是一套都全了。当时有人劝他说这个活不能做, 做完之后第二年给人家修Drive Way很麻烦,因为那个铲子轻重掌握不好,就容易把人家Drive Way给铲坏了,铲坏了明年要去修那就很麻烦。可是设备已经买回来了,王林也就管不了那么多了,硬着头皮上吧。
铲雪可不是个容易的活,好在曾是军人的王林对机器的掌控颇有感觉,不过也不敢怠慢:铲雪的时候,基本上四肢都在忙乎,一个手把方向盘,一个手操纵这个铲雪的铲子,一个脚踩刹车,油门,不停地来回动。主要是要抢时间,你慢慢开当然也可以,但是抢不过来时间就耽误事。
一下雪王林就往外跑,开始练, 成夜成夜地跑,然后再看看西人同行是怎么铲的。
由于经验不足,王林还闹出个“事”来:那年给人家Building铲雪的时候,那有七八十个Drive Way,
第一场雪的时候挺大,完了之后,推雪的时候没有给他推到最边上,下了第二场的时候,第一场雪还没有化就冻住了, 这样的话,第二场雪的时候,顺着第一场雪往外扩,扩到最后连车位都没了,没地方停车了,客户就投诉,给我打电话说,王师傅我们的停车位没了,我说我知道啊 ,结冰了,我没有办法,好像听起来有道理,后来才知道是因为我刚开始没有经验,那个Drive Way没有完全清干净,导致下一场雪没地方堆。
半夜出动铲雪
铲雪都在晚上进行,采访当天王林凌晨1:00左右,开动铲雪车出门铲雪,包括商业建筑以及民居铲雪。
王林收一个Drive Way的费用比西人要贵,他自称自己的服务标准高:我一个冬天不管大雪小雪都去,
有时候还给他撒盐,西人公司两寸以上才去,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可能一年就去人家家四五六次,
我去二十多次,所以说我的客户越来越多。
在深夜里铲雪 ,承受的不仅仅是辛苦以及严寒,还有难言的寂寞。前年多伦多遇60年最大的雪,王林试过连续铲雪36个小时没有睡觉:没办法,你拿了客户的钱,就得给他们服务好,我累得简直是无法形容,但是回头看我很高兴,加拿大多年最大的雪我都扛过去了,
以后什么雪我都不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