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侨报》报道,2010年,有七万中国公民获得美国绿卡。在这些人中,有一些是在这里留学、工作再转换身份的;有一些则是直接来自中国,他们没有在美国留学的经历,通过工作或亲戚关系而来到美国。与留学生相比,他们一下飞机就拥有了美国绿卡,没有身份之忧,却有生存之虑。由于他们大都在中国接受教育,英文交流、文化理解都不能与留学生相比,他们正是人们热议的“移民潮”的主体。本文所关注的,就是几位这样的新移民:他们选择了房价便宜,生活成本较低,工作机会又相对较多的休斯顿安家,从这里开始了他们各自不同的美国梦。
在中国大陆的事业单位工作的孙女士一家是在移民潮的带动下,为了孩子才移民的。中国强大的学习压力,让女儿很不开心,学习成绩也是处于中游。虽然才初中,全家都已经意识到今后她能上重点高校的可能性很小。看到很多人通过移民给孩子换上了其他国家的护照,从而回国以留学生的身份进入北大清华学习,有些还在汉语水平考试中取得高分取得中国国家资助。于是,在五年前,孙女士的先生以技术移民的身份来休斯顿打前站,两年后,母女俩过来与他团聚了。
一下飞机,孙女士和女儿就抱定了回国的想法。他们没有买房子,在糖城地区不同的公寓之间搬来搬去。她自己离开中国的单位时,只是以自费留学为由向单位请的长假,以留职停薪的方式保持着关系。如今,到休斯顿三年多了,她只是在社区学院上一些课练练英文,在托儿所工作挣一点生活费。
美国单调的生活,让她没有办法提起更多的兴趣,总是让她想起过去在国内丰富多彩的日子,回想到过去单位同事经常组团旅游、集体唱K、快乐聚餐,她总是有说不完的话。相反在这里,由于语言问题,孙女士无法找到专业工作,也无法交到本地朋友。每天一家人各自上班上学,下班就呆在家看中文电视,上中文网站,没有了交际活动,让全家都很难受。她说,目前全家就是在坐移民监,再过两年,等女儿入了籍就赶快回去。
说到女儿,孙女士觉得移民的确是值得的。因为她感到这里的学习压力大大减小,上学不再太痛苦。过去她在国内时,数学总是学得很累,到了这里,不仅成为了数学全A的学生,还经常发现老师对许多概念还不如她清楚,往往还能领先一大步。现在她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也学会了如果应对这里的学校,以取得好成绩。高中的女孩子,非常有主见。在高中必修的外文课上,她自己决定去学中文。父母问她,这里的中文课还用她这个在中国上过中学的人学吗?小姑娘反问:“我去学法文或西班牙文,你能确定我会得A吗?”
虽然这里学习压力小,但女儿还是一心要回国上大学,并最终在国内工作;更让女儿坚定回国想法的是,她自己从网上找了一个在北京的男孩子做男朋友,还主动要求父母在回国时去见见他。孙女士稍稍表示质疑,女儿就用身边的同学作例子反问她:“怎么我的其他女同学不仅可以谈恋爱,连生孩子的都可以,我就谈个不会出任何问题的异国恋都不行?”一席话说得父母直摇头,可是也没有办法,女儿大了不由娘。
坐移民监是很无奈的,由于全家都认为只是暂住,也没有什么长期的打算。只是,孙女士常常会忧心自己两年以后回国,单位还能不能保证留着她的职位。另外,自己虽然以留学的名义出来,却根本没有想过进大学里念书,上社区学院也只是为了学一点英文,打发一些时间。东学学西学学,没有专业,也不知道有什么用。她既不舍得花太多钱去让自己念书,也自觉年龄太大无法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她经常自问,今后回去怎么向领导同事交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