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美国驻华使领馆的消息,今年不但是中国留学生申请赴美的历史高峰年,而且高峰提前两个月到来的年份,此4月起,驻华使领馆就被年轻的学子排起了长龙。这批90年代后出生的孩子们怀揣着各式的梦想和父母的厚望以及“不差钱”的实力,来到美国,休斯顿的商家是否做好了接待他们的准备呢? 谈到90后的特征,你可以听到各式各样的说法,敢恨敢爱,个性分明,追求自我,奇装异彩。时而他们喜欢泡在网上做宅男宅女,时而他们在KTV里摇摆狂嗨,北京理工大学前面有一个donut店,论口味在美国算是较差的了,但却可以卖上美国7倍的价钱,午夜后的人民大学西门,还是有熙熙攘攘的人群晃动,围绕着学生经济,大学附近的餐馆,旅馆,网吧,影院都应该赚了个盆满钵满。90后的消费习惯无疑会带到美国,并影响美国的商业模式,就笔者在回国期间跟90后一代的接触,可以把他们的消费特征总结成如下几点。 ■ 出手阔绰 90年代的中国已经尝到了出口和引进外资的甜头,很多家庭收获了第一桶金,9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才是名副其实的“生在红旗下,长在蜜罐里”。即使是家庭条件不好的家庭,处于攀比的心理,也会让自己的孩子吃穿最好的。他们的高消费特征之一就是敢于尝试新生事物。你会发现,尽管新开发的产品往往价格不菲,但他们敢试天下先。敢花钱还体现在很多细微的动作上。一个爸爸带女儿去吃寿司,女儿说要吃就吃日本人单做的寿司,而不是台湾人、大陆人或墨西哥人做的寿司,这当然比布菲店的价格要贵上很多倍。当临走结账时,爸爸按照15%的比例把小费放在盘子里,女儿无声的掏出自己的钱包又往盘子上加了一倍的消费。据统计,90后的女孩相当一部分从18岁开始就使用名牌化妆品,遥遥领先美国出生的女孩们。他们能帮你罗列出雅诗兰黛,倩碧等一系列的名字,化妆品柜台前你经常可以看到他们一掷千金的身影。据说人民大学的学生开的车很多比老师的高档。 ■ 追求个性 90后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追求与生俱来,如果他们去开支票户口,也许不会在乎月费是否收取,他们可能看中的是可否提供个性照片的银行卡或印上他/她的宠物照片的支票。不管你是提供银行,保险,餐饮,娱乐或者住房,让他们“开心”才能赢得他们的光顾。你的产品或服务要让他们有可以炫耀的特性,他们的服装款式不想跟朋友一样,限量版的产品或促销模式对他们来说充满磁性。 在中国很多商家采用制造稀缺营销的策略来调动90后消费群的购买欲望应该是行之有效。在中国的香港,名牌商家会故意限制每次进店的人数来刺激年轻人的好奇之心.除此之外,90后的一代对fidelity, integrity的认知有了巨大的提升,他们对品牌有较80后具有更高的忠诚度。但是要特别强调的是,尽管他们是个性的一代,但同时也会显露出似乎“没有主见”的一面,购物决策他们会征求同学,朋友或“过来人”的意见,他们非常倚赖网上的社交群,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爱好在网上组成社交圈子进而在消费的时候倾听圈子内朋友的意见,当然他们在购物后也会分享自己的购物感受,这种信息流,尽管有时是商家制造出来,会成为他们消费行为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