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篇]
转专业,比较正常
Lynn在大学的专业为会计、金融和国际商务。因为Lynn从国内转过去要多读一年,时间比较充裕,就想再读一个专业。据她介绍,美国的大学体制崇尚学生在大一、大二的时候广泛发展兴趣、爱好,广泛涉猎各领域的基础课程,然后再决定读哪个专业。
当然,这不是说大一大二就是没有目标地乱上,因为大学在第一年录取的时候会把学生分至不同的学院,有一定的学院偏重。他们的大学有商学院,文理学院,建筑学院,艺术学院等。学生可以在高中毕业申请自己喜欢的学院。但是,如果在大一、大二上了这方面的课以后,感觉不喜欢,还可以选择其他领域的专业。
学院中的很多课程是重叠的,选课又比较自由。所以,如果能够合理安排时间,在本科阶段拿两个或以上专业学位是有可能的。她所在的商学院学生在大一、大二阶段学的是一些基础课程,到了大三才选定专业,而该校文理学院则是在大二的第二学期定专业。但是,这种做法产生了一个问题,即学生如果不在大一、大二阶段及时规划,到了大三才突然作决定,就会比较迷茫和痛苦。
既然没有人主动要求上什么课,自己必须充分利用学院里的辅导老师资源,并且多跟学长交流。他们会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如兴趣、爱好,以及将来可能选择的专业等,给出不同的选课建议。Lynn的指导老师非常尊重学生自己的想法,对于多数学生的选课想法都表示支持。比如Lynn在第一个学期的时候,曾想选择关联很小的会计/金融专业和音乐专业。指导老师也认为可以,但也客观地指出,这会有一定难度。
她的一个朋友开始学的是医科(pre-med),后来换成商科,大四的时候转成艺术。现在毕业了,又到旧金山去读时装零售专业。
一不小心,成了大厨
据Lynn介绍,美国大学本科学生在大一、大二时基本上都是跟自己同寝室、同一层楼的人关系比较好,用英文讲就是“every-onehangsoutwithfloormates”。她因为是转学生,再加上我正好没被分配到宿舍(on-campushousing),只能自己在外面找房子,离学校比较远,不容易参加宿舍区(residentiallife)的活动。第一个学期朋友不多,生活上很麻烦,也比较孤单。
本科新生都被分到校内的公寓,条件很好,但是比较贵。住宿者需要买mealplan,就是学校食堂的点数。他们规定,一年的最低点数是2000多。一顿饭通常需要4-5点,大概就是4-5美元。
学校周围有一些公寓是学校买下来的,没有家具,学生自己找室友,跟学校签约。相对比较远。大多数高年级学生会住到学校外面,因为他们有车子,而且渴望独立。第二个学期好一点,因为很多学生出国作交换生,所以学校宿舍空出了一些房间,Lynn就搬到学生公寓里住。暑假里向同学借了一辆车,以方便工作来回。这辆车没有空调而且经常坏,被修过好几次,但是只要1000多美元就可以买到。便宜的二手车一般要在3000-400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