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们六个人中对英国投入最大的人,而且目前是“准英国飞跃者”,面对电脑,我写出申请过程中的成败,写下心中的呐喊,“英国,想说爱你不容易!”
五、遗憾:与牛剑擦肩而过
在申请英国的四所学校中,没有牛津和剑桥。现在想来,有些后悔。我再没机会申请牛剑了,这是两所我最看重的英国学校。其实只能怪自己的懒惰。
牛津:申请经济学的Mphil(Master of Philosophy相当于副博士)要交两份Writing Samples(英文的写作范文),各三千字,还要有Research Proposal(研究计划)。回想起10月底-12月初,准备材料,寄材料那些混乱而紧张的日子,一个个学校的申请琐事确实令我疲于应付,而归根结底是我自己太懒惰了。没有花时间写什么Research Proposal,也没有精力去写两篇3000字的英文论文。于是,我放弃了牛津。让我感动的是,牛津那装帧精美的Prospectus(介绍学校和专业的申请指南)给我寄了两份,而此后又寄来了大约四封关于申请奖学金的信。心痛并感动着,不过还是这样放弃了,可惜。
剑桥,是它放弃了我。剑桥给我的印象一开始就很不好。他们经济学院的网页上信息量很少,似乎是完全给内部交流用的。而且我记得当时Download(下载)申请表格,只能在线打印,不能保存。我的那份表格还是请人帮我打印的,可惜到后来没有用上。起先看到它要求很多items(项)要3 copies(副本),我就心中不爽,而且担心成绩单(也是要求三份)不够。心里也嘀咕着,剑桥的人太懒了,东西寄过去了自己去复印不就完了吗,还要我们都给准备好了?于是我迟迟没有整理剑桥的资料。后来,听同系的一个同学说,从剑桥经院秘书处得知,剑桥今年不接受GRE的机考成绩——晕!这下好了,不用在嘀咕些什么了,剑桥先把我KICK(踢)出局了。不过,我并没有亲自问过剑桥的小米。多少也有点遗憾。
失掉了牛剑,不免有点难过。但我知道我丝毫不值得同情。先是我自己的申请策略就亲美轻英,其次申请过程中我的重大失误就是和院系秘书的联系不够主动,最后我在一个错误的时间偷懒了。后悔的果子只有自吞了。
六、绞痛:PKU vs LSE
还有不到两个月,我就要离开我的北大了。北大虽然总背负外面的或褒或贬的品评,虽然是我们茶余饭后牢骚的发泄对象,但是对她,又有几多眷恋和牵挂!还记得去年毕业生离校的前夕有一个师兄发了一个帖子,用字符拼成了四个字“永失吾爱”,被RE上了未名BBS的十大头条。而今,我也要“永失吾爱”了……
其实在最初比较保研和出国的时候,我就想到了如果美国因为种种原因去不了,而最终只能去英国的可能性。没有想到,从目前的情况看,美国那边没有学校录取我,倒是英国,我最看重的LSE向我招手了,当初预料的的比较不如意的选择竟然成了现实。